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华侨华人: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资源(3)

——访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刘泽彭

四、华文传媒:打造中国声音真实的海外传播者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很多突发事件中,众多海外华文媒体在第一时间化解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负面舆论、维护中国国家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请您谈谈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态势及其作用。

刘泽彭:我曾担任过中央对外媒体的领导工作,对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和作用有比较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应该承认,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综合国力已经大幅提升,但我国当前的国际话语权与大国地位不符,国家形象受到一定影响。西方媒体凭借其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国际舆论中歪曲事实,导致中国声音受到干扰和破坏,国家利益得不到主张,“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而广大海外侨胞则是提升中国话语权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尤其是众多海外华文传媒在传递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伴随海外移民浪潮,海外华文媒体应运而生。随着国门被迫打开,清末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首次大批移民,主要流向东南亚和北美地区,在华人聚集的唐人街很快出现了华文媒体,但内容大多是简单的商业信息,不介入当地政治。改革开放后,出现了新一轮更大规模的移民浪潮,这批移民年轻活跃,文化水平较高,他们逐步走出唐人街,融入当地社会。由这批移民创办的海外华文媒体,无论是影响力还是规模都有了很大提高,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在多元主义盛行的今天,尤其在选举期间,华文传媒虽然属于少数族群传媒,但利用跨媒体的传播手段,形成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立体传播体系,影响华人的投票意向,使政治候选人不敢忽视华人的作用,许多候选人在选举期间亲自到唐人街或华文传媒进行访问,回答华人的问题,表达对华人利益诉求的关注。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华文传媒在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传播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其影响力和话语权反而得到增强。如果善于利用这些因素,华文传媒在特定的时空中甚至可以产生比主流传媒和西方传媒更大的舆论影响力,从而达到维护华人权益、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目的。

由于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政治经济的影响,西方传媒对中国的印象和报道负面化、妖魔化。要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可以充分发挥华文传媒的作用。游走在中西文化中的海外华文传媒更加清楚采用哪些手段进行反驳,或者在住在国进行文化公关。如针对西方媒体对北京奥运火炬境外传递、西藏“3·14”事件和新疆“7·5”事件中的歪曲报道,众多华文传媒人就进行了坚决抵制和有力批驳。

五、以侨为桥:让世界了解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报》:对于如何引导华侨华人参与中国软实力建设,您领导的课题组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了很多调研报告,有些对策建议还被采纳,请您简要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刘泽彭:正如刚才谈到的,华侨华人是我们独特的优势和重要资源,要引导华侨华人参与中国软实力建设,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侨为桥——让世界了解中国”,开展侨务公共外交,增强中国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借助海外华侨华人作为民间使者的身份,介绍中国国情和发展道路优势。现在需要做的是如何通过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在国际社会通用的语境下与世界对话,向世界传递中国的资讯,尽可能减少误解。尤其要注意发挥能熟练使用双语的华人精英的作用,因为他们在住在国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第二,要发挥华侨华人的作用,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涉侨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唐人街的作用,通过民俗节庆、中国新年、文化周、文化月、文化年等活动逐渐扩大唐人街的影响力,让其成为海外传承传统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同时,加强对华侨华人音乐戏剧社、舞蹈团、体育团等文化社团的帮助,与他们合作开展有关中华文化的嘉年华活动等。在遴选支持海外华侨华人开展中华文化活动的项目时,要注意三个方面:一要甄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精品;二要注重考虑项目的形式、内容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和当地社会的接受能力与可操作性;三要鼓励海外华侨华人与当地主流社会共同举办中华文化活动,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第三,要引导和鼓励华侨华人融入当地社会,与当地民众和睦共处,树立“和谐侨社”的良好形象。侨务部门要将构建一个“和睦相融、合作共赢、团结友爱、充满活力”的华侨华人社会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大力引导海外华侨华人树立遵纪守法、合作共赢、诚信文明、关爱社会、团结和谐的新形象,着力提高华侨华人特别是新侨民的素质,这既是海外华侨华人在当地长期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和促进中外关系良性发展的需要。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实现和谐与共赢。要在有利于海外侨胞长期生存发展和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发展我国与住在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的原则下,充分发挥海外侨胞在文化、经济、社会乃至政治等各个领域增强中国软实力的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已加入外国国籍的华人,应在尊重他们效忠所在国并尽公民责任的前提条件下,注重他们的特殊作用和影响,发展双边关系。我们应当强调华侨华人资源的“共赢性”,即对华侨华人、住在国和中国等多方所作的贡献。

刘泽彭,清华大学毕业,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曾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长期从事侨务管理实践工作。主持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华侨华人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研究”等科研项目。主编《世界华侨华人研究》(第三辑)、《互动与创新:多维视野下的华侨华人研究》、《国家软实力及华侨华人的作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等。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华侨华人   中国软实力   刘泽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