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新锐观点 > 正文

“90后”来了,中国父母准备好了吗?

罗家德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最怕中国父母的包办式、溺爱式教育,会养出一堆永远长不大的小孩。

九零后来了。

前两年在社会学界有了很多“新生代农民工”的讨论,如今,白领工作中也有了一群又一群的“新生代”,大学毕业后一批又一批九零后进入职场,成为企业管理者们面对的新挑战,我的研究生中也已经出现一个又一个的九零后了。

这一代,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来的九零后,将会是国内第一代整体生活在富裕环境中的孩子。对很多这一代的城市小孩而言,自小衣食无缺已不是问题,父母更不会要他们帮忙家庭生计,只要能考上好大学,大概碗都没洗过,到处旅游已经是家常娱乐,出国玩了好几次也很有可能,上过各类培训班,学过多项才艺,对今天教育他们的老师以及将来雇用他们的老板而言,这一代都会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这让我想起在台湾教书时,90年代末就开始面对这样一代在富裕环境中长大的小孩,我们那时给了台湾这样一代学生三个外号分别是“草莓族”、“月光族”以及“啃老族”。

“草莓族”指的是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十分诱人,但却不耐压力,一压就坏。这一代小孩变得十分自我,好处是会反抗权威,有较多的创意,也会较有主见,找到他们有兴趣的课业与工作时会表现得比较主动与积极,表现出来的成果也十分诱人。但大多数的这一代却没有十年磨一剑的吃苦能力,专业的养成、综合能力的培育缺乏在挫折中反反复复的砥砺,这样的学生一旦遇到困难就退缩了,总是借口“我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理想改变了”,就放弃原来的坚持,最终岁月蹉跎,韶华虚度,还是一个专业也学不起来,一件事也干不好。

“月光族”指的是他们每个月薪水一拿来就花光光,从不积蓄,也从不为未来作点打算。这源自于台湾这一代孩子“娱乐至死”的精神,拚命玩,只知道玩,所以对自已的人生没有打算,“兴趣”、“理想”都成了掩人耳口、自我包装的说辞,口中夸夸其谈,一方面自我安慰,一方面忽悠家长,骨子里却是只想继续玩,继续混日子。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父母   90后   中国父母   罗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