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统一规范与因地制宜的关系
在援建过程中,要充分领会上级意图,吃透上级精神,把握普遍规律,落实共性要求,通过建立示范区、示范点形成规模效应,带动援建工作整体发展。同时,要注意紧贴实际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把援建工作抓深入抓具体,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在援建对象上,对家庭有实际困难的,要采取结对子、送温暖等办法帮助排忧解难;对没有致富门路的,要采取联系项目、技术培训、提供信息等办法帮助脱贫致富;对思想落后、满足现状的,要引导他们转变观念、自主创业,做好一家一户的工作。在援建项目上,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重点帮助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开办小型作坊。在援建规模上,适宜连片开发、整体建设的发展规模经营,适宜集体生产、产业整合的发展合作经营,适宜分散作业、自主运转的发展个体经营,切实走出一条适合当地资源禀赋、村情民情的援建路子。
正确处理解除近忧与谋求长远的关系
支援老区建设,要打长谱谋长远,拓展援建内容和方法,打牢老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由实施困难救助向改善民生工程转变,在对困难家庭、失学儿童、伤残军人等进行重点救济的基础上,有计划地为出行难的村庄援建出行道路,为用水难的村庄援建饮水工程,为上学难的偏远地区援建爱民学校,为就医难的村庄培养一批医疗骨干。由经费物资扶贫向项目技术扶贫转变,积极为帮扶对象联系致富项目,协调科研院所和农技部门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帮助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供求信息;大力提高贫困群众的创业致富能力,协助抓好劳动就业培训,培养创业致富能手,力争使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个特色项目、一批致富带头人。由人力物力援助向精神文化援助转变,坚持军地先进文化同促共建,积极参与老区精神文明创建,支援国防教育基地建设,积极援建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文化长廊等基础设施,充分挖掘富有特色的红色资源,改善农村、社区文化设施条件;组织科普宣传、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正确处理参建援建与强军兴武的关系
部队、民兵预备役既是战斗队又是生产队,要把提高战斗力与促进生产力有机结合起来。要在统筹兼顾中协调推进,突出抓好部队建设和武装工作的同时,筹划年度工作同步安排援建任务,分析建设形势同步研究援建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同步考评援建绩效,组织总结表彰同步考虑援建工作,切实使援建工作与部队各项建设步调一致、协调发展。要在参建援建中练兵强兵,把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作为练兵强兵的主阵地,成建制集中组织部队、民兵预备役,在用兵中练指挥、练协同、练作风、练保障,全面摔打锻炼部队,提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要在发挥作用中赢得支持,广泛开展“百千万工程”、“进千家联万户”等扶贫帮困活动,促进贫困地区和困难家庭脱贫致富;积极参加社会综合治理,化解矛盾纠纷,开展联防联治,净化治安环境,促进社会平安稳定;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在科技攻关、致富创业中当先锋,创建“民兵号”“预备役号”,为强军兴武创造良好环境氛围。
(作者为山东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责编/徐艳红 谭峰(见习) 美编/于珊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