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社会洞察 > 正文

“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战略意义透析

核心提示: “海上丝绸之路”构想具有非常重大的国际战略意义,对我国来说,其经济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固然很大,但这还是表层的,从深层次来看,这更应是一个顶层的战略设计,其战略作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源源不断地发酵

习近平主席2013年10月在印尼国会演讲时提出要构建面向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个提法在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进一步印证,他强调指出“我国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表明海上丝绸之路的提法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新一届政府深化改革的战略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国内外的密切关注。目前学界可能更多关注它的经济发展意义,把它视为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面临新一轮全球化挑战的新包装,但笔者认为它的国际战略意义也许更为重大,可视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深层战略谋划。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来看,“海上丝绸之路”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战略意义。

从现实主义视角来看,“海上丝绸之路”体现了维护海洋权益的战略需要

自2010年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以来,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另外,受“冷战”遗留的历史问题与冷战后现实冲突的影响,东亚地区国家矛盾交错,利益交织,尤其是西太平洋地区海洋地缘状况拥挤不堪,如处置不好,极易酿成危机。中国如何突破美国重返亚太再平衡战略所导致的这种“东紧”困境,“海上丝绸之路”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实际上,“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战略转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战略东向”转变为“战略西向”,它暂时避开了地缘政治拥挤不堪的东亚,转向大有可为的西线,达到扬长(经济贸易、基础设施)避短(军事、安全压力)之目的。另外,“海上丝绸之路”还可视为中国长期以来海权与陆权之争出现战略变化的一种迹象。中国虽是一个海陆大国,但却是一个海权的小国,长期以来我国偏重于陆权,对海权与海洋权益是不够重视的。而海洋将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尤其自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海洋权益的重视与维护,我们国家也越来越意识到这一点。“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就是一个重要信号,它说明中国将更加重视海洋,更加重视海权与海洋权益的维护。

从自由主义视角来看,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是宣扬富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在一次外交演讲中指出,一个大国要不仅能生产丰富的物质产品,还必须能生产丰富的精神产品,二者缺一都不是世界大国。她这里的“精神产品”所指的内涵很丰富,但价值观与话语权是很重要的方面。不可否认,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物质产品的生产大国,但我们还不是精神产品的大国,我们的国际话语权还不够强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越来越重视国际话语权的建设,“中国梦”、“新型大国关系”、“命运共同体”、“新义利观”等概念的提出,都表明了中国要发出不同于西方的声音,要让国际社会看到更多“中国的点子”。“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正体现了这一战略诉求。

近年来,亚太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这个地区有影响的大国纷纷提出本国对该区域发展的战略构想,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都提出过类似于“丝绸之路”这样战略设计,但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提法最有历史的文化底蕴与现实的可行性,因为,中国政府所提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对绵延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是联系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路线,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交通走廊。通过和平的航海贸易,带来了经济的共赢,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以及相关国家的和睦交流。这与近代西方海洋文化中的侵略性和扩张性是不同的。近代西方国家通过地理大发现,发现了世界,统治了世界,主导了400年的全球化,但残酷的血腥、冲突与战争却充斥其间。

可以说,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古老的中华文明对人类和谐美好精神的贡献,它体现的价值内涵主要包括:互联互通、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命运共同。这些思想也正是中国政府所提的面向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要秉承的价值观念与国际规范。有影响力的国际话语与规范,往往有悠长的历史传承与积淀。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两千年,似涓涓细流,绵延不断,交流了商品,传播了文明,是一个打有中国印迹的优质历史文化符号,笔者认为,作为“中国梦”国际延展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样需要这个符号。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谭峰]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国际战略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