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社会洞察 > 正文

邓小平改革开放观的精髓(3)

核心提示: 在设计和引领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提出并展示了一种以人民为本的人民利益观。

当“蛋糕”不断做大时,如何分配“蛋糕”,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的是智慧和勇气

今天的改革开放,其根本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是出于维护政党政治的缓兵之计,还是允许少数人瓜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宜之策,抑或是为从根本上保障和发展人民利益的坚定抉择?在中国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变革虽然代表着变数,但它的出现似乎也是个常数,并不鲜见。从古到今,受各种政治势力簇拥或推动的变革变法有很多,不过多数变革都没有起到医根治本的目的,最终也无法起到救治封建统治垮台这一“癌症”的疗效。这是摆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选择,也是考验改革开放目的和宗旨的基本命题。学习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人民利益观,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启发和警示作用。

其一,改革开放要始终围绕发展和保障人民利益而动。这是邓小平成功领导中国走进新纪元的诀窍,也是邓小平总体设计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经验之谈。当代中国的改革已经上升到一个新阶段,进入新一轮的角力和对抗中。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说到底,改革开放不仅要发展人民利益,而且要保障人民利益。当经济发展的成果不断得到增强和壮大、“蛋糕”不断做大时,如何分配“蛋糕”、保障人民群众能够切实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的是智慧和勇气。当面对因为权力占有而形成、阻止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强大而固化了的既得利益集团时,能否坚持人民利益观,是否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利益,就不仅成了衡量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推进的开关阀,也成为检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传承已久的政治信仰、革命传统和道德水平的试金石。

其二,全面准确和完善地坚持人民利益观。我们认为,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中,形成了科学的人民利益观,其重要的特征就是这种人民利益观具有彻底性和辩证性,不片面,不短视,不脱离中国改革开放的国情、过程和目的。毫无疑问,在任何社会中进行改革,都会出现利益纷争和利益冲突;任何国家推进开放,也都会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危险与挑战。要保障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就应当确立科学的改革开放路径,以保障其改革开放的人民利益观是科学的、有益的,而不是招致困扰、破坏和灾难的。为此,深化改革开放必须高度重视基于人民的利益共同体的构建,必须捍卫和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实现,必须扩大人民利益的汇合点,必须推进捍卫人民利益的合程序化和合目的化。这是一个响亮的表态,也是对邓小平所开创的改革开放的人民利益观的继承与发扬。

美国学者傅高义在《邓小平时代》中谈到了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带来的变化。他提出问题说:“假如中国人要感谢某一个领导人改善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个人就是邓小平。在为改善如此之多的人民的生活做出贡献方面,20世纪是否还有其他领袖能够与他相比?”⑨毫无疑问,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明确的。截止到目前,邓小平所开启的改革开放的征程,其前景是光明的,其成就也是世界瞩目、无与伦比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遵循邓小平所确立的改革开放的人民利益观,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必将迎来灿烂而美好的明天。

(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注释】

①⑦⑧《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②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③④⑤《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⑨【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冯克利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谭峰]
标签: 邓小平   精髓   改革开放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