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中国统战文化高地建设与实践的路径思考
重庆要推进中国统战文化高地建设与实践,必须结合重庆统战文化历史资源优势和现实情况,积极整合各方力量,科学谋划建设思路,精心实施重庆打造全国统战文化高地的各项建设工作。
第一,夯实中国统战文化高地的定位,服务中华民族统战工作,厘清重庆打造中国统战文化高地的建设发展总体思路和现实路径。重庆打造中国统战文化高地要站在服务全国和中华民族统战工作的角度,站在服务中国梦的高度,进一步明确重庆打造中国统战文化高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步骤,切实推进各项工作。要积极组织专家学者,优化完善前期建设实施方案。结合重庆打造全国统战文化高地发展要求和前期建设经验,具体来讲,在指导思想上,要进一步确立目标定位和要求,坚持高层次建设、高质量打造,将重庆打造为全国统战文化的“领导重视统战的模范榜样高地、统战基础建设高地、统战建设经费高地、统战文化场馆建设高地、统战文化教育高地、统战文化和交流活动高地、统战学术活动高地、统战历史研究高地、统战文化人才高地、统战文化学习培训高地、统战文化景观和统战红色旅游高地、统战文化宣传传播高地、统战文化服务群众高地、统战文化产品高地”,真正在统战“历史高地”的基础上使重庆成为统战“现实高地”。在统战文化高地建设实施原则上,要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彰显优势,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工作原则;在建设与发展的保障措施上,要继续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积极组织协调,分工负责,努力盘活各方资源和力量,有效推进“统战传统教育基地”建设。
第二,坚持实施中国统战文化高地特色品牌战略,整合资源,谋划“一点、一线、一片”建设格局。针对重庆打造全国统战文化高地目前统战资源的独特性,以及场点多、分布广的实际情况,在下一步建设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实施特色品牌建设战略,即要充分认识重庆打造全国统战文化高地在全国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和深厚的政治、历史、文化背景,将其作为重要的独具特色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高质量、高水平打造好,进行全方位的战略规划的设计;要结合实际,积极谋划构建“一点、一线、一片”的建设格局。所谓“一点”:就是建好以“特园”为核心的宣传展示景点,使之成为基地发挥宣传教育培训研究功能的重点和亮点,成为汇聚各方人士了解统战历史和传统的新时期的“民主之家”。“一线”就是针对部分资源特色鲜明,相对集中的特点,进行重点开发建设,建成集中反映中国统战的精品旅游线、风景线。“一片”就是在依托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烈士陵园的基础上,结合红岩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充分整合现有与统一战线有关的各旅游参观景点,如建立郭沫若旧居、冯玉祥旧居、张自忠烈士陵园、周公馆等统战历史名人遗居等在内的统一战线红色旅游片区,在红色旅游之中推动中国统一战线高地建设。
第三,要整合力量,加大投入,健全职能,努力完善重庆建设中国统战文化高地的各项功能。结合目前重庆打造全国统战文化高地的建设发展现状,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协调,加快推进统战文化场馆的建设、扩建、修缮等工程。在这些统战文化场馆的设计风格上力求做到与特园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桂园、周公馆的整体风格相协调,彰显统战文化标志性成果的“统一性”。在功能配备上要充分考虑综合展览要求,力求功能齐备,建议新增除展厅以外的多功能活动室、研究室等;在建设周期上要争取于尽早完工建成并对外开放。要加强工作协调,丰富馆藏资源。还要加大投入,分批改造统战景点,近期可以重点加强对中共南方局和周公馆、特园的完善,中期重点加强对宋庆龄旧居、林园陪都遗址等的修缮,远期重点加强对《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中苏文化协会遗址等的建设完善。要组织专家学者等统战文化研究队伍力量,加紧整理和深入研究统一战线历史资料,加大对抗战史、南方局工作和红岩精神的挖掘研究,突出统战文化高地的文化研究之高,把重庆率先打造成为统战文化学术研究高地。要积极开展统战文化高地的历史资源调研与资源统计整理,特别是要从统战文化工作的前辈、历史见证人等那里挖掘“活的统战文化史料”,丰富统战文化高地的内涵和底蕴,要主动出击,通过主动联系,全面收集反映民主党派发展历程,密切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谋民族独立发展,参与祖国建设与改革发展的史实数据和稀缺性资料。
综上所述,重庆基于自身特有历史优势的服务于重庆统战文化繁荣、服务于中国统战事业向前发展的中国统战文化高地建设、发展与实践是创新中国统一战线工作,加强我国统一战线工作与促进统战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服务国家建设与发展的新探索,必将不断增强我国统战事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能力,必将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认同的力量和水平,必将服务于中华民族的统战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西南大学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本文系重庆市社科基金项目“重庆打造全国统战文化高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YBZZ011)
责编/张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