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萌芽于土地革命,在抗战时形成体系,在解放战争后得到发展。这一思想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经济性质是新资本主义,历史功绩是丰富、发展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启示是:要认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坚持好群众路线,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关键词】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 经济思想
【中图分类号】F091.93 【文献标识码】A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指的是毛泽东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形成的一系列有关经济方面的工作方法和思想理论。这一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以中国特有的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丰富、发展和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其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思想,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历史考察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萌芽于土地革命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体系,在解放战争后得到发展。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萌芽。其背景是我党在大革命失败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然而这些革命无不以失败告终,究其根源就在于我党坚持苏俄的以攻打大城市为主要目标的战斗策略。毛泽东为寻找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的新道路,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此期间对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是农民,能否得到农民的支持,是革命成败的关键。农民最关心的问题是土地,要使农民投身革命,就需要制定正确的土地经济政策,搞土地革命;其二是我国作为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中国的城市不能完全控制农村,而农村能够依赖城市而独立存在。因此,我们要改变对敌策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其三是论证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行性。毛泽东在1933年8月发表的第一部涉及经济问题的文章《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中指出:“要保证顺利进行长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斗争,必须动员群众,发展红色区域的经济。”为推动土地革命的发展,毛泽东主持并参与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以及《关于土地问题的决议案》等等。因此,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已经有了萌芽。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在一系列著述中完整系统地介绍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如《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以及《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等。他认为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原因在于“如果不发展人民经济和公营经济,我们就只有束手待毙,财政困难,只有从切切实实的有效经济发展上才能解决。毛泽东所提出的发展经济的具体方法有“统一领导、分散经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把农业生产放在首位”等等。其二是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深化了国营经济组成部分的思想,指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以后建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其经济形态要以国营经济为领导、私营经济为主体,多种形式并存。其三是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这是后来在解放战争期间提出的“两没收,一保护”的理论雏形。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对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征、形态、纲领均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系统的结构。
解放战争时期及以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在解放战争及以后的发展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毛泽东有关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实现了三连跳,第一跳是1945年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中强调了公私兼顾,但这一时期的公私兼顾指的仅是公家和私人两个方面的关系;第二跳是在1947年《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指导方针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这里所讲的“公私兼顾”已经突破了公家和私人的范围,指的是公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同时发展;第三跳是在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将该方针进一步概括为“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其二是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其三是把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由三种扩展为五种。即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国家经营、私人经营以及合作社经营发展为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以及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形式。因此,毛泽东在解放战争及以后全面、详细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经济纲领以及经济成分,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得到了发展。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分析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经济性质是新资本主义,历史功绩是丰富、发展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哲学基础。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贯穿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是群众史观。譬如,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一系列土地分配政策,目的就在于保护农民的利益免受地主的侵害;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带领人民搞大生产运动,目的就在于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威胁人民利益的集团要由人民来摧毁,由此提出土改总路线,号召人民起来对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其次,毛泽东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到在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国家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不能依靠单一的国营经济,要允许与这种生产力结构相适应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最后,两分法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毛泽东有关两分法在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中的精彩论述主要表现在对待私人资本的问题上,他认为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应保护,而有碍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要抵制,这一做法是坚持两分法的具体表现。
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经济性质。从整体上分析,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经济性质是新资本主义。理由如下:其一,在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资本主义发挥作用。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建立在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基础之上,新经济政策主张在落后国家发展经济,需要利用资本主义经济等非社会主义的成分。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社会背景是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国家经济几近瘫痪,这与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的社会背景相吻合。任何经济形式都要经历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从贫穷、落后的旧社会走出来的新中国,需要权衡各种经济形式对推动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资本主义相对于其他经济形式而言,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我们有必要借助资本主义的力量发展社会主义。但借助力量是手段,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才是目的。资本主义在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过程中要坚持“劳资两利”,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已不再是简单的被剥削与剥削的关系,而是一种新型的互助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的所建立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性质是新型的资本主义。其二,从毛泽东的一系列讲话中能判定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经济性质是新资本主义。毛泽东于1944年3月22日在“关于边区文化教育问题”的讲话中强调:“现在我们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是资本主义的,但又是人民大众的;不是社会主义的,但也不是老资本主义的,是新资本主义。”毛泽东在此直陈自己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性质是资本主义。1946年5月,毛泽东在党的第七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再次强调了自己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是新型资本主义的观点,他说:“蒋介石是半法西斯半封建的资本主义,我们是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将来还有用,它的性质是帮助社会主义的。”
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历史功绩。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历史功绩是丰富、发展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毛泽东有关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丰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是由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构成,以国营经济为领导、私营经济为主体、多种占有形式并存。这一思想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二,毛泽东有关在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的思想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我国的经济总量虽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基数大致使人均收入距离发达国家仍有极大差距。毛泽东说:“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我国虽然已经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现代化生产力薄弱的事实没有变。这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壮大公有制经济的同时,需要支持私营、个体以及“三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其三,毛泽东有关计划与市场的认识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毛泽东强调要在国家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要具有中国特色,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任由市场发展,也不同于东欧和苏联过渡限制市场。历史证明,毛泽东的这一经济思想是正确的,西方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与苏东剧变,充分说明了夸大和缩小市场的作用都是不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计划和市场发挥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