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泽东认为学习是发扬党的先锋队作用、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要途径。他主张理论联系实际,有目的地学习;既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向群众学习;虚心学习不能自满;从经验教训中学习;发扬“挤”和“钻”的学习精神等。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
【关键词】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政党建设 思想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
在毛泽东战斗和工作的年代里,虽然中国共产党没有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一概念,但是注重学习建设始终是党的优良传统。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围绕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独特的实践经历和勤奋的读书生涯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思想,这些宝贵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要充分认识到学习的意义
毛泽东认为,学习不能局限在读经诵典,而应是更加广泛的活动。他明确提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①,“要使不懂得变成懂得,就要去做去看,这就是学习。”②对于学习的意义,毛泽东指出从根本上讲,加强学习是提高文明程度、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在阅读《伦理学原理》第五章后,他写下批注:“人类之有进步、有革命、有改过之精神,则全为依靠新知之指导而活动者也。”③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破除陕甘宁边区内“一百多万文盲,两千个巫神”,毛泽东十分注重通过学习来提高人们的文明程度,“在教育工作方面,不但要有集中的正规的小学、中学,而且要有分散的不正规的村学、读报组和识字组。”④针对农民阶级的狭隘性和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毛泽东要求大家学习先进知识,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在他的提议下,中共中央相继成立思想方法学习小组和中央总学习委员会,为全党进行理论学习提供了组织保障。
学习目的是为挽救民族与社会危机,改造现实社会。毛泽东所处的年代战火纷飞、国难当头,学习不是为了考高分,也不是为了拿文凭。他积极主张青年应该把自己的学习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结合起来。毛泽东在给黎锦熙的信中说:“今之天下纷纷,就一面言,本为变革应有事情;就他面言,今之纷纷,毋亦诸人本身本领之不足,无术以救天下之难,徒以肤末之见治其偏而不足者,猥曰吾有以治天下之全邪!”⑤在一定程度上,中国近代民族危机源于“诸人本身本领之不足”。在毛泽东看来,学习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目的,只有明确了学习目的,才能有持久的动力。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要围绕“争取国家独立”而学习,制定科学的革命路线。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这是一个全新的任务,毛泽东要求大家围绕“管理和建设国家”而学习,要求全党同志拜一切内行的人为老师,掌握领导经济建设的新本领,“开始着手我们的建设事业,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⑥,用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打破一个旧世界,更可以建设一个新世界。由此可见,虽然学习的目的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但是毛泽东始终没有忘记学习的科学性,要求学习一定要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不能脱离实际。
学习是发扬党的先锋队作用、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要途径。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要领导中国革命就必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马克思主义修养“很不深入”,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具有很强的必要性。毛泽东认识到,在中国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他指出:“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⑦为了改造党的学风,毛泽东倡导开展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一个重要目的是使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能够指导中国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毛泽东倡导在全党开展学习竞赛,他着重指出:“如果不学习,就不能领导工作,不能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这领导工作、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便是我们学习运动的直接原因”⑨。
最重要的是明确学习内容
在对学习意义有了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什么是该学习的,什么是不该学习的”,这是党员干部必须考虑的问题。毛泽东经过深入思考强调,最重要的是明确学习内容。
第一,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工作指南,是政治上的“显微镜”和“望远镜”。“各级党委应当大大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使之群众化,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掌握,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⑩他极力主张,在全党中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水平,组成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早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专门组织翻译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著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他要求党员干部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共七大会议上,毛泽东向全党同志推荐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五本书。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推荐了《社会发展史》、《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论列宁主义基础》和《列宁斯大林论中国》等十二本书。毛泽东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是去学习个别词句,而是去学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能把它当作僵死的教条,而应把它当作活的行动指南。
第二,学习文学艺术。毛泽东认为:“盖文学为百学之原,吾前言诗赋无用,实失言也。”“顾吾人所最急者,国学常识也。”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鼓励大家认真学习剧团、音乐、宣传画、漫画、墙报、壁画等作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 他主张,文艺工作者们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立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文艺作品必须取材于工农兵,“既有从初级的文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被提高了的群众所需要、或首先为群众中的干部所需要的高级文艺,又有反过来在这种高级的文艺指导之下的、往往为今日最广大群众所最先需要的初级的文艺。”
第三,学习历史。在毛泽东汗牛充栋的藏书中,以历史书籍为多。历史能够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惨痛的教训,可以使人们少走弯路,避免重蹈覆辙。他严厉批评党内某些不了解历史的同志,要求党员干部既要熟悉中国历史,又要懂得外国历史。毛泽东对于历史,特别是中国历史,非常熟悉。他不但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而且对历史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明确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第四,学习自然科学。毛泽东广泛涉猎各门自然科学,对生命科学、天文学、物理学和土壤学最有兴趣。他多次强调自然科学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了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要求大家必须努力去学习。如果没有数量足够的科学家,我国将很难改变经济上的落后状况。毛泽东要求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党员干部要注意学习新技术。毛泽东分析了晚清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科学技术落后。他指出,中国需要学习科学技术,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改变落后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毛泽东给毛岸英、毛岸青写信,建议他们:“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