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学习《共产党宣言》的几点体会

【摘要】由于历史原因,过去我们对《共产党宣言》蕴含的一些重要思想、观点也未能真正掌握。重读《共产党宣言》,应该正确理解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坚定执政党的阶级立场;正确理解“两个必然”趋势,牢固确立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正确看待资产阶级开拓的世界市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理论学习  马列经典

【中图分类号】A811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同志号召全党要学习马列经典,提高理论素养。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最应读的经典莫过于《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

正确理解阶级斗争理论,坚定执政党的阶级立场

《宣言》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一切社会都是建立在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的对立之上的。”“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挺起胸来。”因此,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成为指导世界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理论。俄国革命如此,中国革命亦然。由于我党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强调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革命胜利以后,相当长时期仍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偏重于用阶级斗争理论观察分析社会历史发展。建设时期片面强调阶级斗争,导致一系列“左倾”错误和“文革”动乱,教训十分深刻。过去我们对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理解,存在严重片面性。我们注重强调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的一面,忽略了“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特点;强调阶级斗争的对抗性、革命性,忽略一定条件下阶级调和和斗争的转化;强调用阶级方法认识历史、解释历史,忽视从社会历史发展中去认识和把握阶级斗争。正因如此,我们才会犯历史唯心主义和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贡献不是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而是揭示了“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级相联系”。正如他在《宣言》的两篇序言中强调的,“每一历史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马克思正是从当时社会历史中,深刻揭示了阶级斗争产生的基础,并在这个基础上去说明阶级斗争。因此,用历史唯物主义去说明阶级斗争,而不能用阶级斗争理论去解释历史唯物主义。这是我们必须清醒把握的一个基本原理。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叠加,正确理解把握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是不搞阶级斗争,但决不能忘记执政党的阶级基础。以工农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是我党阶级基础和力量源泉,任何时候都要站在工农大众立场想问题、做决策、谋发展,千万不能脱离工农大众,不能忘本。脱离群众,就会丧失执政的阶级基础;二是坚持改革开放,但决不能忽视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改革开放,实质上是进入资本主义的全球市场。与资共舞,必须保持政治清醒。西方敌对势力、国际反华势力对我西化、分化图谋不会改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十分复杂,我们既不能简单地用阶级斗争思维和方式对待,也不能无视它的存在而高枕无忧;三是坚持民生主导,防止两级分化导致社会分裂和阶级对立。马克思在《宣言》中指出:“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阶级并非一成不变,“任何阶级都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成为执政党后,如果不能“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不能始终不渝致力于全社会、全民族、全体人民的利益,不能对不同利益群体、不同阶层乃至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依法做出合理有效的协调整合,就可能加剧城乡之间、民族之间、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进而导致两级分化,社会分裂,甚至阶级对立。如果不能坚持以零容忍清除腐败分子,不能坚决冲破利益集团藩篱,不能建立健全反腐防腐制度机制,消除腐败现象,毛主席曾经担忧的党内产生资产阶级的危险就可能出现。对此,必须高度警惕。

正确理解“两个必然”趋势,牢固确立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宣言》充分分析资产阶级在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工人,即无产者。”并向世界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过去,我们宣传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注重的是它的战斗性和鼓动性,缺乏对“两个必然”科学性的认识,思想往往陷入盲从和困惑。联系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重温《宣言》关于“两个必然”的论断,对坚定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信念有了更大自觉。

第一,充分肯定资产阶级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伟大作用,体现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封建社会的母腹中诞生,“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资产阶级这种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上的进展。“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贡献,给出这样高度的评价,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求实性,为“两个必然”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揭示资产阶级在其不断发展中的内在矛盾,体现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一方面,资产阶级在它的不断发展中,也造就了其对立面无产阶级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成为其必然灭亡的内在因素。《宣言》指出:“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这种关系一旦形成,“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然被炸毁”。同样,“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资本主义诞生以来,不可避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频发,正是这种内在矛盾运动的结果。当代资本主义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衰退迹象更加明显,便是有力印证。

第三,强调“两个必然”中包含的“两个绝不会”,体现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统一。《宣言》在揭示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不可避免的历史大趋势的同时,也深刻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只有把“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所揭示的历史发展趋势,才符合《宣言》的原意,才能认清资本主义消亡的渐变性反复性,看到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曲折性,才能有助于我们冷静观察世界局势发展,保持战略定力,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正确看待资产阶级开拓的世界市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现代国际经济体系是资产阶级开创的。马克思在《宣言》中指出:“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随着生产力发展,“不断扩大产品消费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了。“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一百多年过去了,马克思当年揭示的经济全球化趋势,随着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的发展,更加势不可挡。

今天,当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对马克思在《宣言》中所揭示的全球化趋势和社会主义理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第一,全球市场的开辟为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资产阶级打破了几千年封建生产关系,开启世界历史进程,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革命性作用。在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推动下,形成农村从属于城市,未开化和半开化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近现代发展模式,奠定了现代国际政治经济大格局。

第二,世界市场虽然是资产阶级开拓建立的,但它并不能等同于资本主义。市场作为人类产品交换的场所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为资本主义独有。如同资产阶级在其发展中造就了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一样,资本主义在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也使社会主义获得了充分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使之成为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正是这一进程的必然结果。尽管苏联解体、东欧易帜,社会主义发展受到挫折,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却欣欣向荣,举世瞩目。尤其在资本主义全球金融危机深化,美国步入衰退通道的当下,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和社会主义的探索,就更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第三,《宣言》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预见,是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在资本主义早期,为我们揭示了经济全球化兴起和发展的大趋势,并将其作为开辟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表现和基础。今天,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加充分的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关系、生产和消费的世界性更大、更深、更广阔。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全球化进程中表现出极大的活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使世界经济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中国元素、中国力量。实践证明,经济全球化不等于资本主义化,不等于美国化、西方化。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只有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才能不断发展并获得胜利的科学论断,为我国坚持道路自信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担当起发展社会主义,推进世界历史进程的历史使命。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共产党宣言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