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的反腐工作与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也即领导干部的个人品行建设,关系到党的整体形象,关系着国家的兴衰;不仅直接影响到政府执政能力和执政效率,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文章基于新时期反腐工作与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对公务员队伍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反腐工作 道德建设 廉政 党建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反腐机制是我党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建任务和形势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各级党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应该看到,距离党中央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尤其是在反腐工作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促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就需要在公务员道德建设上下功夫。大力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公务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领导干部职务的特殊性要求其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在新时期,我们加强领导干部队伍道德建设,是提高领导干部整体道德水平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要将廉政教育、反腐工作纳入到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活动中,在党政机关开展廉政教育,做好对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广大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做到廉洁从政,建立具有较高素质水平的领导干部队伍。
第二,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可以大大减少领导干部队伍的腐败现象。在新时期,我们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积极展开反腐工作,可以有效帮助领导干部提高自身道德水平,保证公务员行政廉明,大大减少了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
第三,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对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领导干部直接参与国家和政府各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领导干部的行动,不仅代表领导干部个人及群体,更是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利益。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才能保证领导干部在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国家事务过程中,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正确执行国家做出的各项决定,对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榜样作用,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领导干部腐败问题和道德状况分析
我国相继颁布了《公务员法》、《廉政准则》等相关法规文件,这些对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做出了规范,也为社会各界展开监督提供了依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国家公务员群体也存在一些消极思想,甚至道德失范状况。在我国国家公务员道德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受传统“官本位”思想和行政体制影响,国家公务员的“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薄弱。部分公务员对上级笑脸相迎、工作积极,对群众则冷眼旁观、消极怠工,此外有较大一部分人仅仅着眼于本身的基本工作职责,遇到问题推诿搪塞、相互扯皮,造成了工作效率低下、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状况。
二是法制规范有待完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公务员相关法规,但由于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是很完善,造成现实生活中效果甚微,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依然时有出现,尤其是近几年来,部分公务员和官员甚至不惜以身试法,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徇私舞弊,以权谋私。
三是监督机制有待健全。新时期,我国监督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领导干部队伍中,依然存在着职权不清、职责不明、滥用职权、互相推诿、互相包庇的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领导干部正常工作的展开,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我国监督机制监督不力,效率不高,对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缺乏有利的监督,很容易形成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现象,造成重大的决策失误,影响我国依法治国的顺利进行。因此,进一步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刻不容缓。
四是享乐主义思想泛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应有了显著提高。人们物质水平提高的同时,精神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都在不断增强。这一方面有利于调动领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容易诱发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这时候一些领导干部不能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诱惑,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甚至为了钱而忘了自己作为领导干部应有的素质和准则。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觉悟不高,更是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全局利益,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享乐主义的泛滥,不仅严重影响了领导干部群体的精神风貌和工作氛围,还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反腐机制和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结合的基本思路
加强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素质是领导干部个人通过教育、职业实践和自我修养等多种途径逐渐形成和提高的。国家领导干部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领导干部作为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特殊群体,其职业的特殊性更要求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加强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因为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是领导干部养成良好职业道德的必然条件。领导干部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对道德知识的了解和记忆层面上,而应该将所学的道德知识转换为自身的素质,提高培养职业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在新时期,领导干部养成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与政治业务素质,用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来指导自己的职业实践活动。
其次,领导干部自身要努力、积极、主动地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知识。因为只有通过职业道德知识的不断学习和积累,领导干部才能掌握现代职业道德和职业实践活动中法律要求的基本内容,明确职业实践活动的基本范围和目的目标,从而提高领导干部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因此领导干部要努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职业道德的相关知识。
完善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法规。如今我国已经出台了多部与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相关的法律文件,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等,但这些法律文件多是纲领性文件,缺乏可操作性,真正落实起来还很困难。而新时期我国政府的职能正在发生转变,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制法规来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服务性政府职能的转变。而我国国家领导干部,作为我国政府机构的主要工作人员,更是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指导和约束其行为。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法律法规的制定经验,制定类似于《党政干部道德法》、《行政道德法》等法律法规,用条文的形式对领导干部群体的职业道德做出明确规范,严格指导和约束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实践活动。。
健全针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制度。我国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和和平的政治格局,此时我们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危机就是腐败。权利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就容易产生腐败行为。为顺利开展反腐工作,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好的经验来健全我国针对领导干部建立的监督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是领导干部群体进行行政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有效的监督机制因其具有的规范性、强制性和可预见性,可以有效地引导和制约领导干部的行为。把监督机制纳入法制轨道,使监督制度法制化,不仅可以有效监督领导干部的工作,防止和杜绝腐败行为,还可以做到使监督权力独立化、强制化,使得监督制度可以不受行政权力的干扰,做到有法可依,规范公务员行为,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使其更好地履行其应尽的职能。
借助法律等其他有效手段。在新时期开展反腐工作和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活动中,我们不能忽视法律的作用。道德只是寄希望于领导干部通过传统习俗以及自身的内心信念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因为相较于道德而言,法律因其具有国家强制力而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强制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道德约束力已经开始呈现出逐渐弱化的趋势,此时,更加迫切需要借助法律的手段来补充和支持领导干部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一些法律或是一些规章制度,来健全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这样不仅可以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也可以在领导干部出现错误行为的时候加以及时的纠正。在法治社会的今天,我们只有将法律制度贯穿于领导干部道德建设以及反腐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才能规范领导干部的行政行为,使其按法律法规办事。
除了借助法律监督以外,我们还可以运用不同形式的公共监督,完善舆论监督、公众监督、百姓信访等制度,健全完善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全面监督领导干部的行为活动,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对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产生强大的威慑作用,使领导干部的工作更加透明化、有序化、规范化,在帮助公务员做好工作、改进工作的同时有效地增强其道德自律意识,从而做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