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
解放周末:面对正义的问题,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这也是您这本书的副标题。您认为这是为什么?
海特:大多数时候,我们和他人的分歧都与道德有一定关联。当我们觉得对方有了错误的言行时,大脑会自动地调为争论模式,准备辩护,并预备好犀利的攻击话语。这通常都是在浪费时间,会破坏亲密的关系。
我是一个政治自由主义者,热烈支持美国的民主党,一度很不喜欢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但当时我也正在研究与政治相关的道德心理,尽力去理解那些在我的同胞中约占40%的“奇怪生物”——保守主义者。我强迫自己读他们的书,看他们的电视节目。我试图从内心去理解他们的道德,思考他们真正在乎的是什么。为什么他们会对堕胎、同性恋还有美国国旗那么在意?为什么我们会毫不理智地指责对方?
最初我很郁闷,但渐渐地我开始看到一些以前从没看到过的东西。我开始在自由主义的说辞中发现了缺陷,在保守主义的观点中察觉到优点。我并没有成为保守主义者,但对于自身的道德和政治信仰不再那么自信满满。
解放周末:听说在美国,已经有政治顾问利用这本书里的相关内容帮助政客赢得了选举。
海特:是的,但我更高的希望在于,它能够帮助人们理解那些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并学会和他们和谐相处。
为什么把“正义之心”比作舌头?
解放周末:您在书中有一个很有趣的比喻,即正义之心就像能感受6种味道的舌头。为什么这么比喻?
海特:孟子在2300年前对道德和食物进行了类比,他写道:“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这启发我作出了这个相关的类比。
西方世俗道德就像仅能激发一两种味觉的菜系,它要么关注伤害或者受苦,要么在意公平以及不公;但是人们还有很多强烈的道德直觉,比如那些与自由、忠诚、权威和神圣相关的。在我看来,正义之心的味觉感官包括了关爱、公平、忠诚、权威、圣洁还有自由。我在书中解释了上面说到的6种味觉从何而来,它们怎样成为世界上那么多道德风味的基础。
解放周末:您从道德心理学的角度带领读者开启了一次了解人之天性和人类历史的旅程。这是一个西方的视角,但是我很惊讶地发现,您的许多观点,比如良知是不经思索就能感觉到的道德标准,带着东方色彩。
海特:我并不是研究中国文化的,但是在读中国古代哲学著作时,我有一种共鸣的感觉。每个伟大的文明中都孕育了一群思想家,他们探索宇宙、城邦以及心理的运作。
我在《象与骑象人:幸福的假设》这本书里曾经说过:在中国以及地中海世界,还有印度,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得出了很多相同的结论。他们关于“心”的共同洞悉是我研究的课题之一。孔子和耶稣都强调互惠的力量,孟子和莎士比亚都美好地刻画情感的力量,并以此激励我们的思考与道德。虽然他们与我相隔久远,却依然好像我们家庭的重要成员,就像我的叔叔和婶婶。古代中国人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得出的结论,与我们在以色列、希腊以及罗马的文化“父母”并非截然不同。
明年我会到中国旅行和访问,希望到时候有更多机会了解今天的中国。
(《正义之心:为什么人们总是坚持“我对你错”》,[美]乔纳森·海特著,舒明月、胡晓旭译,湛庐文化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