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社会洞察 > 正文

学习时报:中国智库发展存在的问题(2)

智库成长环境缺乏有序竞争

目前,我国政策分析市场并未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政策分析市场还存在着归口管理的行政化倾向,大多数事业单位型智库和高校下设智库,可以很方便地从其主管部门获取委托课题开展决策咨询活动,而其他类型智库甚至根本不知道委托课题的信息,或不被给予竞争的资格,或突击式的申报不给其他智库准备时间。很多委托课题虽然以招标形式进行,但是在申报条件中却通过各种限制条件将竞争者排除在外。即便给予竞争资格,在评审中也存在诸多暗箱操作问题,造成看似公平实则“走过场”的现象。

我国智库发展的舆论环境处于总体趋紧状态。智库开展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发表意见建议都会有很多正式的或非正式潜在的制约,使得智库间不能形成宽松自由的思想创新和锤炼的环境。智库发展舆论环境的总体趋紧,不利于形成智库间思想观点的传播、交流、辩论、碰撞的平台。

智库发展亟需科学化评价

智库评价在全世界来看,都是一个难题。主要原因在于还没有一套科学化的智库评价模式,具体而言科学化的智库评价需要明确的智库评价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反映智库目标和智库运行的因果关联;智库评价指标能够客观真实采集到系统运转的现实指征。如果这三者做不到或者只具其一的话,就难免导致系统运转产生偏差。

中国智库评价一直处于缺失状态,自然只能参考国外的结果。目前,在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智库评价团队所做的评价。但是,该团队的方法本身也存在一定缺陷,这就影响了智库评价的科学性。媒体、学界等对智库排名结果的过度放大和不合理的解读,导致这一评价结果并未起到应有的规范引导中国智库整体健康发展的作用,反而使得智库间容易迷失在“为评价而评价”的陷阱,甚至为获得评价排名而不惜扭曲本身发展目标和路径。

智库国际影响力存在差距

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和全球知名智库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按照对智库的界定和分类,我国各类智库已超过2000家,这一数量比美国公布出来的数量还要多。但是从影响力对比上看,在国际上影响力显著、获得足够认可、能够在国际公共事务治理和调整国际关系发挥重要作用等方面,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我国各类智库的政策咨询和研究重点大多停留在国内现实问题上,决策机构往往因现实问题而提出咨询需求,这是智库接受决策机构“拉”的需求而导致的,而且这一情况会因中国所处的社会转型期各类政策问题剧增而持续下去。因此,中国智库整体发展境况中越来越呈现出来的问题是,中国智库习惯于现实性问题而受困于现实性问题,弱化思想、理论层面的创新,导致智库向更具广度、深度、高度的影响力方向停滞不前。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战略性、前瞻性、国际性和理论性的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更增加了这些国际性战略问题的复杂性。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一旦失去话语的主动权和领先优势,必然会给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带来更大的挑战。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
标签: 时报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