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李希光:摸清思想意识形态的领土与阵地(3)

以国家认同为目标,通过网络共治,实现网络共识

网络社会共治是党在网上的群众路线,目标是通过日新月异的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和即将到来的穿戴互联网,对现实舆论和未来舆论进行引导、共享理念、凝聚人。

网上的群众不是“网民”这个模糊的概念所暗示的一个整体。由于社会经济地位、价值观和个人兴趣,群众在网上通过一个个微博圈、一个个微信群、一个个论坛、一组组邮件群,形成不同的社会群体。这些群体和圈子是网络时代的执政基础。网络的社会共治就是党和政府的领导人或代言人要在这些网络群中与群众发生对话和交流。党和政府的领导人要能听到这些圈子里的群众就公共政策问题发表的不同意见。

党的宣传部门要坚持道路自信,粉碎“乌克兰化中国”或“南斯拉夫化中国”的图谋;要纯洁政府网管队伍,确保那些在政治上坚定站在党中央一边的人牢牢把握互联网信息的管理和治理;为确保党和政府获得的网络舆情真实、可靠、完整,要纯洁舆情报告撰写人员队伍;在重大事件中,严防西方资本集团和国内利益集团对舆情报告的渗透,用他们制造的政治和经济议程左右党和政府的议程,绑架党和政府的决策过程;建设党在政府、军队、学界、商界和文化界公开而强大的代言人队伍;党和政府的领导人和代言人要在网络上唱响中国建立在国家认同、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和中国发展模式之上的中国梦;在各种已经引发或可能引发质疑中华民族国家认同的突发事件和大事大非的问题上,党的各级领导人和代言人要毫不含糊地站在党、国家和人民的立场上发声。

用新的观念和标准指导新闻宣传改革的方向

从当前国内外政治与新闻话语看,由于中国政治话语缺乏独立自主的创新、在政治正确性标准上受制于西方政治话语体系,西方的政治话语体系成为了中国政策和行为的判断标准,中国的政治和新闻话语体系在国际传播体系中总处于边缘,总是处在防御状态,不停地遭到合法性的质疑。结果,在很多重大事件中,中国在国际传播中显得“支支吾吾”。

习近平同志的系列讲话为我们重新制定中国自己的新闻标准、新闻报道的政治正确性标准和新闻教育标准增加了信心。在西方强势的新闻话语和学术话语影响下,国内一些人认识发生了偏差,盲目跟风。对我国发生的事情自觉不自觉地以西方意识形态和制度模式为标准来评判。比如,有些人按照西方的标准进行意识形态划线,不遗余力向中国输出西方意识形态,用西方标准评判中国发生的一切事情,符合西方标准的就被视为好的,不符合的就加以妖魔化。为此,党的宣传部门在正确引导舆论上,必须坚守新闻报道和新闻立场的独立性,要用新的观念和标准指导我国新闻宣传改革和新闻改革的方向。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健全坚持正确引导舆论的体制机制”首席专家、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西南政法大学世界与中国议程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华网,2013年8月20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0/c_117021464.htm

②习近平: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新华网,2014年2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17/c_119373758.htm

责编/马静 潘丽莉(见习) 美编/李祥峰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意识形态   新闻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