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群众工作和政治动员的策略
在新闻宣传的管理层面,宣传工作要从科层体系的行政主导转向扁平组织的政治主导,这是做好党的宣传工作的基础设施。党的新闻宣传体制的扁平化改革还包括组织、培育和壮大党的基层宣传组织和宣传员队伍。
新闻宣传体制和机制的组织扁平化,是革命战争和建设时期,我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例如,在革命的重大关头或重要战役,毛泽东同志亲自撰写或修改新华社新闻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是扁平组织,所以极为亲民,专为百姓办事。干部战士要保证“缸满院净”,还要“为家家户户排忧解难”。这是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来源。在社交网络媒体时代带来的社会民心分化和碎片化时代,更要积极发现和培育党的基层社区的宣传积极分子,这些人是基层社区的舆论领袖,也是党的宣传工作创新实践的沃土。扁平化宣传机制的设立,才能更好地重拾党的群众路线,重新把人民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让人民在社会改革和经济改革的进程中当家作主,重振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
通过扁平化宣传机制,重建党与民众的线下联系和线上链接,重建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宣传方式。党的领导干部要勇于走线下的群众路线,要尽快把 “微博问政”转向“问政于民”,比如“田头问政”、“村头问政”、“工地问政”、“车间问政”、“街头问政”。只有到现实的生活中去听取各个阶层真实的经济诉求和政治诉求,承认观点和思想的多元化,直面舆论界政治斗争和路线斗争的现实,执政党才能创新群众工作,找到网络时代群众工作和政治动员的策略。
党的宣传工作直接面向大众服务,同时也面向不同社区的窄众的新媒体服务。新媒体的大发展让新闻宣传的形式、新闻宣传产品、新闻宣传的生产过程、新闻宣传的渠道多姿多彩。党的宣传工作者通过借新媒体这艘大船出海,可以把群众的宣传工作开展到移动终端的自媒体圈内。通过走群众路线,党的方针路线被群众理解和接受,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变革声音传达到党的高层,让人民群众的声音在改革话语中占有一席之地,扭转中国目前的话语权资源在社会各个阶层的政治力量分配失衡的局面,从而消除潜在的政治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舆论引导的扁平化”也可以借鉴白宫的新闻办公室和白宫的全球传播办公室引导舆论的做法,即通过设置新闻议程、新闻议题和报道立场,来影响媒体选题、报道方向和舆论走势。党的宣传部门可以设立“战略议程与新闻议题策划办公室”,围绕当前的一些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根据党的发展议程,直接为媒体和国内外新闻界设置新闻议程。通过这种体制机制的改革,使中宣部决策层和媒体操作层之间发生紧密的业务联系,使媒体快速地将党的宣传部门的决策延至新闻生产、宣传的最前线,从而提高舆论引导效率和建立起富有弹性的新型舆论引导体制和机制,使得各级宣传部门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金字塔,而是变得灵活、敏捷、富有创造性的操作部门。
建立党外的宣传工作统一战线、培育自己的舆论领袖
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改革的一个具体目标就是建立党外的新闻宣传工作统一战线。党要通过重建自己的扁平化宣传队伍,把人民通过舆论引导重新组织起来,让自己的朋友越来越多,敌人越来越少。党在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宣传中,亟需建立自己的政治同盟和新的统一战线。如果一个政党远离政治并主动放弃自己的主流意识形态,放弃培育并呵护自己的舆论领袖,将会导致一些党内思想领袖和党外的政治同盟者弃党而去,带来党的政治衰退。而这将导致出现政党与大众、尤其是与处于中下层的大众疏远,难以发现工人和农民的政治与政党政治之间的有机关联。这也是为什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后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座谈会上,代表党中央旗帜鲜明地重新强调,“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
党的各级组织要培育代表国家意志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自己的舆论领袖。作为舆论领袖,他们要拥有影响和改变群体态度和行为的能力,通过其对社会问题或突发事件判断性和评价性的意见,成为社会舆论的重塑者和追随者。舆论领袖要从多个行业中培养。知名学者、知名记者、政府官员、党内学者型新老干部、以及其他知名人士都可以吸纳为意见领袖,使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党的宣传部门需要在各个领域培育舆论领袖,需要在网络中有自己的舆论领袖,在博客中有自己的舆论领袖,在微博中有自己的舆论领袖,在微信里有自己的舆论领袖,在传统媒体中有自己的舆论领袖,在新闻记者群中有自己的舆论领袖,在专栏作者队伍中有自己的舆论领袖,在非政府组织中有自己的舆论领袖。只有在各个舆论场都有自己的代言人,中国共产党才能占领舆论的制高点,掌握舆论引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