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研究、教育和实践这三个环节中,到底是哪一个出了问题。有情形表明,情商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成为圆滑、俗气、势利、趋炎附势等的代名词,甚至还意味着为了子女玉帛可以牺牲自己个性甚至于尊严。情商理论庸俗化之后,人们一说到情商高,言行不一、见风使舵、工于心计的形象就不免浮现于眼前,也会顺势想起当下一个流行的词汇: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然而情商的本义真的是这样吗?情商简称EQ,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换言之,情商本义很清楚,就是人在社会中生存不仅需要智商,还需要重视情感方面的因素。其所对应的绝不是圆滑和精致的利己,而是建立在高尚品德、高度利他基础上的坚韧意志力、抗挫折能力等。
在人生实践中,似乎也显现出一些人对于情商的误会。为了更快捷地达到目的、更多地获取人个利益、更迅速地实现成功,有些人牺牲了个性,背离了童心、纯洁、正直等情感;有些人嘴上一套大道理,一张口就是满满的正能量,但当社会正义需要他站出来的时候,则俯仰默默、随波逐流;还有些人为了个人的“成功”,甚至于行事可以毫无底线……他们一时间看起来可能八面玲珑、如鱼得水,但就是无法持久,甚至于最终落得万众不齿、身败名裂的下场。那些口是心非的贪官,为了成功不择手段的“精英”,为了更显贵更出名而傍干爹的美丽女子,最终之所以沦为笑话,不能不说,是被庸俗的情商理论给害了。
清朝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林则徐,因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有“民族英雄”之誉。他有诗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上述曾被人广为引用的诗句即是他在发配途中写下的。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这是一种置一己私利于不顾、先天下之忧而忧精神的倡导。这种为了国家和社会利益而置个人仕途、经济甚至于安危于不顾的情怀,算不算得上是有情商的表现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只是不被寻常人所发现、所认识,尤其是难得被寻常人引入人生实践罢了。
但国家的利益、社会的进步需要这样的大智慧、大情商。社会需要改革,不合理的现象需要有人去打破,民众的福祉需要有人维护,利益集团非法攫取的利益、贪官的腐败问题需要有人去理论、去揭露。正所谓“铁肩担道义”,干这些事的人,难道不是情商更高的人么?
不仅关注一己私利,而且更关注国家和民众的整体利益,今天我们的社会也不乏这样一些具备真正情商的人。
“德不孤,需有邻”,说了一堆关于情商的话题,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纠偏,不仅因为前行中的社会需要一种类似林则徐式的骨鲠之臣,而且因为我们时代里的一些中流砥柱式人物不能太孤单,需要同路者,需要道义的声援。或许我们做不到不顾一切去争取正义,但是至少我们要做一个合格的正义围观者——声援为国家利益和社会进步不顾一己私利的人,而不是讥笑他们,甚至以他们为反面典型。
明白我们对情商的误会有多深,辨析和厘清什么是庸俗的情商、什么是高尚的情商、什么是专门利己的小情商、什么是兼济天下的大情商,或许已经成为转型期中国不得不做的功课。
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思客》使用,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人民论坛网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