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记者: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模式,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发展道路。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造福人民、振兴中华?
夏学銮: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必须建立在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基础上,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这是历史已经证明的颠扑不破的真理。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欧洲,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时说,“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旧的制度推翻了,中国向何处去?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其他道路我们不是没试过,在当时无法形成气候,在现代中国,也不会形成气候。
中国人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后选择了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也曾曲曲折折,有成功也有失误,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历史性的进步,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成功的,中国的道路选择是正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适合中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它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文化制度的制度综合和文化自觉。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记者:面对国际国内更为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夏学銮:我们必须注意改革的平衡、协调发展。要让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顺利进行,就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好的政治体制。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高度时,就会对政治体制提出更高要求。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
人民当家作主是根本,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都是重大课题。
国之治乱关键在法治
记者: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的现象也依然存在。如何通过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
夏学銮:东汉政论家王符说:“国无常治,国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国之治乱关键在于法治,法治严紧,国家常治;法治松弛,国就常乱。这是被无数历史事实所验证的真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依法治国”,正是因为目前我们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在我国,人治思想影响深远,法治基础相对薄弱,人们对法律缺乏应有的信仰,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还任重道远。正所谓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要通过“法治中国”建设,解决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首先要在全社会树立法治观念,让全民习惯法治思维,让法律成为人民解决转型期问题的最高和最后裁决。破除局部利益对法律的干扰,让法治思维成为社会主义的行为习惯。
其二,要坚持严格执法。在矛盾解决的过程中要坚持原则,是非分明,不能实行“好人主义”。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其三,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确保司法不受权力干扰,不被金钱、人情、关系左右。
其四,要在加强法治建设的同时,学习民俗、民德等,使社会治理更充满韧性和人情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