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新语新论 > 正文

《一个老外眼里的微博世界》续篇(3)

“不知道某些人没完没了强调‘中国式’是什么动机”

有时,雷克也会毫不留情地批评那些贴着中国标签的中文词。

“中国式过马路”,指闯红灯等在马路上不遵守规矩的行走方式。

“这些都是扯淡”,雷克说,“这哪里算得上‘中国式’呢?很多别的国家也这样,这是基本常识。不知道某些人没完没了强调‘中国式’是什么动机。”

“他们没见过世面吗,还是他们自卑地以为只有中国人才会这样?还是他们鲁迅看多了,非要给每个社会问题定一个跟中国本性有关的叫法?还是他们自我意识太强了,以为中国是整个宇宙的中心,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发生地在中国,就可以叫‘中国式’了?按照这个逻辑,德国人在中国开的面包店,卖的就是‘中国式面包’吧。

“虽然在中国的马路上乱横穿的行人确实不少,但他们的这种做法根本不是交通问题的根源,而是交通问题的结果。”雷克说。

在雷克看来,交通法应该强调的是“保护弱者”。“打个比方”,雷克说,“拎着购物袋的步行老太太、三轮车、装满牛×人物的奥迪A8,三者中最应该受交通法保护的是老太太,因为她最弱,然后是三轮车,最后是奥迪A8。目前,政府保护弱者的意识还不够强,所以制定的交通法不够完善。”

“在德国,只要我站在斑马线边上,所有来往的车都必须停下来,不停就会被罚款。红绿灯也是同样道理。”但是在中国,雷克说,“红绿灯和斑马线还真是开玩笑的”——就算行人过马路时是绿灯,但拐弯车主依然一脸自以为是的表情,把车从前面开过去。

有一次,雷克故意问交警:“这条斑马线啥意思啊?” 交警说:“你可以从这儿过马路啊!”雷克说:“我可以吗?”

逮到机会,雷克也试着跟朋友聊什么是“真实的中国”。

一天,雷克跟一个德国哥们儿去前门购物。

到了前门,那位德国哥们儿感叹:“要不是你在的话,我就不会来这个地方。”

“干嘛不来啊?”

哥们儿说,前门是给游客看的,自己对真实的中国比较感兴趣。

“哥们,你在北京两年却连半句汉语都不会,你不就是长期游客吗?而且,在你看来,到底什么是‘真实的中国’呢?”

雷克说,从审美角度看,自己也没觉得前门的复古建筑很有意思。但这能说,前门不算“真实的中国”吗?

雷克坦言,在老外群里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竞争感”,好像谁都想当中国通(China hand)。

中国为什么如此特殊?

“我觉得这跟中国自古以来被‘神秘化’有关。”雷克说,当年马可·波罗回到故乡,当地人开玩笑叫他“百万富翁”,因为他好像没完没了地讲自己在遥远的东方曾经享受过的奢侈待遇。在某种意义上,马可·波罗算是天下第一中国通,也同样可以算是天下第一在自己家混不下去的外国“失败者”。

雷克觉得奇怪:好几百年过去了,外国的书架摆满“解读中国”之类的指南书,原本了解不同文化,挺好,可为什么很多人爱拿“真实的中国”吹牛呢?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微博   韩寒   雷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