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新语新论 > 正文

用情商思维处理问题(2)

第三层,情商是消解自身的负面情绪、调度他人的情感,以为组织服务。譬如国家是最高的政治组织,国家需要国民向它投入情感,需要国民的热爱和忠诚。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对国家绝无产生情绪之可能,绝无怨望。林则徐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此外还有“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等,表达的都是爱国者对待国家不计个人利害、纯以情感赴之的坚定态度。而真正的爱国者,他的真挚情感也势必感动和感染更多的人与他有同样的情怀。

第四层,情商是消解自身的负面情绪、调度他人的情感,以为人类总体服务。大凡高级形态的宗教,都在这一境界中,无论其具体教义如何,要以教化人心境平和、追求终极关怀为宗旨。儒家文化虽非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亦有宗教的境界。如它强调“修己以安人”,“修己”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消解情绪。“安人”,消极一面,是让他人无情绪,即不会被不公平对待;积极一面,是让他人生出情感来。两者合起来便归结为“仁”,践行仁道是无条件的,“造次必于是,颠沛于是”,所以构成了儒家文化的终极关怀。

情商的价值指向

明了情商的两条基本原理,还有四层不同境界,就可以探讨情商和实际工作的有机联系了。

其一,努力消除自身负面情绪是做好实际工作的心态前提。克制和消除自身负面情绪,如任何情况下,不生气、不抱怨,沉着冷静,不仅仅关系到个人风度,也不仅仅是个修养问题,它直接对接着人关于生命存在的基本意义和态度。如前所论,情绪生于不公,“不患寡而患不均”。维护公平,当然极有必要,但是人生的最终目的是追求高于公平的情感,切不可陷入负面情绪的泥潭中无法自拔而销蚀着自己的生命潜力。

其二,对他人负面情绪须有足够的敏感意识,要能自觉清洗负面情绪可能产生的制度性源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是儒家的恕道。对普通人的负面情绪,更多地应从公平角度去思考、预防和抚慰,尤其是对社会的各层管理者而言。在社会公平上用力,所以因不公而引起的社会怨愤、暴戾之气大大缓解。大至国家社会,小至一般的企业、单位,如果皆能以制度保障公平,情绪自然少。

其三,“无敌”。儒家追求仁的境界,所以有“仁者无敌”的说法。“无敌”并非字面上的能战胜一切敌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而是从根本上就没有树敌,内心中就不存在着“敌意”。从情商的角度来看,要是制造不公平,就是在制造情绪和仇恨,其实也是在制造“敌人”。相反,若人能消除负面情绪,有仁者的情怀,自然宽容、谦让,在意并关怀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如此与人无冲突之可能,与社会无冲突之可能。不容否认,这极难做到,但可成为致思的方向。当下市场竞争过度泛化,为了谋求利益的最大化,有的人充分利用规则,看似公平,但常罔顾情义,虽然获利,可能暗中树敌而不自知。

总之,从规律、境界和方法着眼,可见情商内涵丰富,绝非社交技能这么简单。仁者见之谓仁,智者见之谓智,确实它里面有仁的关怀,也有智的技术,值得好好地阐发和践行。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也已富裕起来。但是社会的道德、文明水准并未随着富裕而同步递进,相反还有滑落的趋势,社会大众的负面情绪还很重。这说明,我们仍然混迹于“情”与“商”所从未有过的碰撞的时代,我们在“情”“商”的纠葛之中。这同样说明,用情商思维来处理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实有必要。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