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新语新论 > 正文

用情商思维处理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五月视察天津人才市场时,与正在求职的大学生座谈,特别指出: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这话朴实无华,可内涵深厚,值得琢磨。

情商的发生机制

情商是人关于情感、情绪的智慧和能力,是对情与商的关系的认知与管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探究的是情感、情绪如何产生的,即情感和情绪的发生机制究竟为何。

一般认为情绪是人较为低层次的心理体验,如烦闷、抑郁之类,其实不然。情绪是社会化的心理,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直感到的公平与否的心理体验。简言之,但凡遭遇到不公平,人们当下便生负面情绪,如不满、牢骚、抱怨等。如果不积极地去排遣这些情绪,就会累积成怨恨;怨恨要是得不到有效化解,势必升级成仇恨。仇恨所导致的是非理性的、极端化的报复行动,于是有水火不容,有势不两立,有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有社会震荡等等。何谓公平?简单来讲,公平=(起点)平等+(过程)公正,即包括平等性与公正性两个维度。情绪,究其实质是对起点不平等、规则不公正的反应。

如果说负面情绪是否定性的(撕裂和否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情感则是肯定性的(弥合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情感又由何而生?细一想之、推之,情感产生于“不平等”。所谓不平等,是指在人际互动中,真诚地将彼置于我之前,侧重于彼,形成彼高而我低的态势,情感就产生了。俗话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一尺与一丈,所去远矣,之能如此,皆源于情感在看似价值不等的互动中不断交换、升级、增强,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就是基于这个逻辑。

有个例子可以帮助说明以上两点。排队买票,先来后到很公平。要是有人凭特权插队,势必引发不满,而插队者态度还很嚣张,那不满的情绪就有可能发酵和升级。这就是不公平产生情绪。但如果碰上老弱或者紧急情况,人们基于同情,自愿让出先买的机会,必赢得先买者的感念。这就是不平等产生情感。总之,公平是条基准线,高出就有情感,低于便生情绪。

情商的境界

情商之道指向深广,它可以上升至人的终极追求,也可以下沉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具体来说,它有以下四个层次,也可说是境界。

第一层,情商是消解自身的负面情绪、调度他人的情感,以为自己服务。这是合理的利己主义者惯常之所为,他把情商作为合理地实现个人最佳利益的有效工具。他善于“广结善缘”,他信奉“吃亏是福”,他可以“与而不取”或“少取”等等,这都是典型的“以无私成其私”的逻辑,其背后就是情商在明智地谋取个人利益上的运用。

第二层,情商是消解自身的负面情绪、调度他人的情感,以为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服务。人是关系的存在物,马克思有名言“人的本质,就其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把每一层关系都捋顺,不仅仅是关系到个人利害,更关系到人作为人的根本存在。关系的本性就是和谐,不和谐就无关系,只会造成关系的最终破裂。一方面,要靠公平来合理界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最大限度杜绝负面情绪发生的制度性、规则性根源;另一方面,更需要人们有超越公平的视野和气量,主动释放出更多的善意和真诚,让彼此关系充满着情感。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