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新锐观点 > 正文

中国改革走的是正确道路(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事实上看是否为歧路?如果没有偏见,改革开放35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8%的增速,人均GDP从1978年的381元提高到2013年的41805元(均为当年价格),第一产业的比重由1978年的28.2%已经下降到2013年的10.0%。城市化率则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3年的53.7%;我国已经突破“贫困陷阱”,从一个人均低收入国家进入到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行列,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由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成工业大国,中国不仅经济总量世界第二,货物进出口贸易额世界第一,而且制造业在2013年也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国。13亿人口从人均收入一天不到一美元,经过35年的和平发展,就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在世界历史上曾经有过吗?试问另外哪一条道路能够做到?

从历史和理论上来说,中国道路也同样是人类文明的阳光大道。众所周知,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相对于封建主义或奴隶制的农业文明来说,无疑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相较于这一点,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国封建王朝也难以避免坍塌的结局,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也由1820年的33%下降到1950年的5%。正是因为落后并挨打了,中国的仁人志士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开眼看世界,一直是要学习西方并实现富强的。但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100多年里,中国人学习和试验了各种理论和方法,都不能解决中国的富强问题,尤其是被当作“先生”的资本主义列强,总是欺负中国这个“学生”,不让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并不是天生就喜欢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但是为什么最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就是因为它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能够使中华民族推翻压在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独立、民主和富强。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开始,中国共产党在解决中国的问题上,就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是盲目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苏联的经验;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继承和发扬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提出了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就是歧路吗?哪一种新的文明、哪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甚至新的思想,不是创新?关键在于这种创新是不是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不是有利于人民福祉的改善,从而也就决定了其是否具有生命力。

从中国1978年以来的历史看,中国的改革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自然也就有曲折,但是邓小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改革和发展思想始终没有变,是一以贯之、逐步深入的。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