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吴敬琏:在不发生危机条件下着力推进改革(3)

在不发生危机条件下着力推进改革

随即,吴敬琏着重讲了全面深化改革存在的实际困难。他说,多年的体制缺陷和粗放增长积累了很多实际的矛盾和困难,所以只能在经济继续发展的条件下推进改革,同时还要善于处理这些实际困难。

第一,因为粗放的增长方式大量耗费资源,所以造成了现在资源的严重短缺。中国现在很多重要能源和原材料的对外依存度都非常高。另外这种粗放的增长模式也造成了高污染,使得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受到了破坏。人类要生存有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土地、空气、水。

第二,中国最近几年一方面货币流通总量过大,另一方面需求乏力,经济增速下降。

第三,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企业经营困难。大量投资造成两方面问题,一方面产能增加很快,另外一方面因为投资率太高、消费率太低,最终需求不足。那么就出现了现在主要产品几乎找不到哪一种产能不过剩的现象。此外,在宏观经济上最突出的问题是国家资产负债率太高。这主要是国有企业负债和地方政府负债,去年的统计显示,国家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率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0%。一般认为200%是警戒线,所以超过200%就存在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所谓系统性风险就是因为某些环节上的困难造成整个市场的突然崩溃。

应对上述问题,现在有不相同的意见。一种是说应该救市,刺激经济的增长;另外一种则认为不应该采取类似于2009年那样强刺激政策,一方面是因为2009年刺激造成的后果到现在还有待消化,另外2009年以后也采取过几次全面的刺激政策,强度没有2009年强,但是刺激的效果越来越衰退,因为投资的回报是递减的。

这个争论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就是到底为什么要努力保持GDP的增长速度。吴敬琏介绍说,今年两会前有过一个争论,到底应该把今年预期的增长速度定在7.5%还是7%?后来政府吸收了两边的意见,定在7.5%左右。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期间说,稳增长的目的是保就业。因为增长速度高低对于大众来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影响,有影响的是就业。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就业跟增长是什么关系?通常认为它们之间是一种固定的比例关系,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因为增长存在结构问题,不同产业对就业的贡献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如果投资在重化工业,就业弹性就是很低的。就业弹性高的主要是服务业。

吴敬琏认为,中国经济现在虽然增长速度下降了,但是就业并没有恶化。只要能保就业,增长速度高一点、低一点关系并不大。采取放松银根增加投资的刺激政策弊大于利,好处是能够提高GDP增长,坏处是妨碍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并使债务进一步积累。流通中的货币量已经是GDP的200%了,债务率不能够再提高,否则就会对中长期造成更高的危险。现在货币政策总量已经过紧的观点是不对的。当前最正确的方针该是在保持国民经济不至于发生系统性危机的条件下着力推进改革。只有改革才能提高效率,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现在碰到的困难。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吴敬琏   危机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