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外思潮 > 正文

结构主义设计中的形式显示

【摘要】现代设计领域中的结构、构成等关键词来自于结构主义,但在深层学理上不应止于结构主义角度的理解,而应同时结合现象学,尤其是海德格尔的形式显示以及结构之象的思想脉络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尽管海氏的形式与设计中的形式涉及和应用的领域不同,但形式显示的方法或表达方式对于无结构主义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结构主义设计 结构 解构 形式显示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结构无处不在,就像中国古人所言,阴阳的结构无处不在一样。《易经》便是以最基本的结构性的阴阳爻符号来“通天下之变”,古人讲得最多的“气”也是阴阳结构构成的。现代设计领域强调结构或构成,并通常冠之以结构主义设计无疑有结构自觉的深意和蕴意。就结构主义设计来说,结构一词及其观念并不是直接来自本土,而是来自于西方现代哲学的结构主义。因此,如果只涉及其所强调的结构含义,而看不到现象学中的更具深刻哲理意蕴的结构思想,对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对现代设计有重要启示和根本帮助的诸如解构、形式显示、象的思想等,就会被轻易忽视。本文试图从对现代设计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的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和海德格尔的形式显示入手考察结构之象的发生,梳理现代设计中结构主义蕴含的学理脉络及哲理支持。

结构与解构

结构主义设计源于哲学上的结构主义思潮,结构主义在语言学上强调语言的内在结构和共时性,表层结构(能指)和深层结构(所指)理论更是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设计领域在结构和意义之间关系的诸多探索。结构主义在设计中表现为理性主义的构成,通过严格的整体秩序和几何形式的逻辑性传达意义,从而生成形体各要素之间的有序组合形态。结构主义设计的整体设计观念对一个局部和其他局部相互依存关系的关注也来自于结构主义的整体观和系统观的影响,通过强调个体融于整体的思维方式,运用整体性的创作方法探寻有意义的结构秩序的表现。但是结构主义由于过分重视现象之间的联系(结构)而忽视现象本身(局部),以及过分注重共时性而忽视历时性引发解构主义对其形而上学倾向的批判。

在现代西方哲学脉络中,无论语言学的结构主义还是现象学都可以说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解构。解构意味着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体或颠覆,按照德里达等人的思想,即解构其观念实体的在场结构,诉诸于不在场的延异—踪迹①,即只留下可能性的意义的痕迹,而后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缘遇或游戏出意义或现象。这种解构的思想如同无与有、彼与此,仍然是一种结构的关系。德里达使用解构(Deconstruction)一词而非摧毁(Destruction),从本质上说解构对结构的质疑和批判并非推翻和颠覆结构而是结构的再发展和新的生成,因此在此意义上所谓解构与结构在根本上并无矛盾和冲突。现代主义设计领域往往同时使用结构和解构两个词,同样不是自相矛盾的。解构在西方哲学史中是有所指的独特语词。解构一词,胡塞尔和海德格尔都用过,他们的现象学都强调“构成”或“构成的结构”和“结构性的再构成”,是对传统哲学进行解构和重构的新哲学。因此,所谓结构主义设计就应该在“解构的结构主义设计”的这一周全的意义上理解。由此到位的理解,可以避免设计的创造从任何现成的、对象化的观念或概念、形式和内容出发等思想弊端。

在解构的思想中,所谓结构,不是现成的客观对象或对象域的东西,后者恰恰是解构主义要解构掉的东西。解构意味着进入艺术化、情境化的化境中,其中无现成物可依、无现成理念或真理之理可据,一切创造或创意在根本上靠发生。之所以能发生,就是因为结构无处不在。因此在和传统艺术相比的静态形式感和实用感较强的现代设计中强调结构、解构和构成这样的关键词,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的提示和引导力,值得深切理解和弄清其学理脉络和哲学理路。

结构之象与形式显示

象或意象无疑是结构性的构成之象,从来就没有一个现成的象摆放在那里,可以让人去把握或依从。象是一种征兆,未形之兆,还没有成形,但已经依稀出现了,未成形之象是以一种恍惚希微的方式出现的。海德格尔认为这象是时间,现象学的时间或原发时间,而不是物理时间。象在康德那里是由先验想象力构成的纯象或时间图几,老子的大象无形之象就近乎这种时间图几或纯象。它是结构性的时间或想象力构成之象,主客未分前的、合内外的、介于知性概念和感觉直观之间,并先于它们而存在的未形之象或纯象。象无实底,却是一切意义的发生之源。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从康德的时间之象的思路而来。这象在现象学中就相当于是任何一个经验可能发生的视域或边缘域。发生现象学认为视域意味着原本的可能或潜能,带有模糊性和潜伏性,暗蓄着某种趋向。同时具有可塑性,需要依照当场的遭遇构成,而不是任何现成的、确定的东西的填充。这样的视域结构同时也区别于弗洛伊德提出的下意识,下意识虽然有很多解释的可能,却是已经存在着的,只是可能未被发现而不是构成的。结构只有保持境域性,在背景中起作用才是活的结构,一旦成为对象化的或模型化的结构将失去其意义,这也是结构主义在设计领域创造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根本原因。

海德格尔将发生现象学中的视域进一步深化为形式显示,在现象学的时间里,任何现在总处于一个晕圈(Hof)里,保持着过去,投射出未来,原本的印象必然带有保持和预期,这原本的印象便是海德格尔说的形式显示。形式化的关系意义维持在悬而未定之中,在境域中构造它自身的意义。这种时间之象的现象在哲学意义上的表达即形式显示。形式显示就是应对于象的征兆性,事先显示这种未成形而有势的形式②。其形式是与质料未分的生成着的形式,而不是现成的或固定的形式。视觉创造过程中的形式无疑是与质料或感性材料不分的形式,而不是头脑或观念或概念的形式,这里的形式与传统的静态形式相对,它恰恰是动态的生成。

结构主义设计中形式的生成正是形式显示的最好例证。设计领域中的结构主义者认为视觉不是对个体形态的机械复制,而是对有意义的整体结构式样的把握。未完成的形体在不同的结构中寻求单个形体之间的关系,这里的结构表现为形态之间的彼此关系。不同的结构生成不同的形态,单个形态只有在未完成的状态下才能通过结构不断地生成形与形之间的关系,若形态是静止或已完成的状态,结构也将失去意义。因此,结构主义作为结构主义设计的哲学基础,提供的更是形式生成的启示和方法上的指导。

形式显示又叫形式—境域显示,是境域化的实际生活经验中的动态形势本身的显示。对于这种实际生活中的动态形势的哲学表达也好,艺术表达也好,只能用相应的形式显示方式,而不诉诸于反思式的概念化的形式表达,反之则会止住生活之流而失去生活本身的涌动。设计或艺术的创造行为,无疑也要与时偕行,或见机行事,在时间流中构成和完成设计之象或意象图形之类。任何僵化或教条的思想方式都会造成不入时、缺乏创造活力的设计。形式显示可以说是一种虚构法,就像象一样,它是在原发的想象中、在时间的前后左右的时境或时域中成象。象是虚极而作的,在一个亦有亦无,不有不无的虚境中生成。这样的“虚—象”的动态结构,恰恰就是形式显示的结构,它是意义生成的表达结构和构成,毫无实底可言。任何一种成功的设计,其实都会不自觉地运用形式显示的方式,但作为一种理论自觉或哲学素养,可以说是设计美学中值得补课的一个理论盲点。正是由于海德格尔有了这种独有的形式显示的现象学方法,才有了他后期关于“艺术是真理的闪光”的深刻哲理阐发,这在现象学阵营中是极少见的。形式显示可以说也是任何现代艺术或艺术学乃至人文学科都应该着重研究和汲取的难能可贵的学养,而并非哲学家才需要掌握的专利。

康德的先验想象力及其纯象的现象学思想无疑与其形式美学关系密切。但同样康德美学中的形式也是与质料不分的形式。因为在其美学中,是想象力构成的结构之象占了上风,而不是统觉或知性占上风。由此也可见形式显示与想象之象或结构之象的密切相关性和互相发明性。形式和象或意象、意境等都是艺术中的重镇或关键词,因此联接它们和现象学中的形式显示与结构之象就显得尤其必要。

形式显示与技术

现代设计因其工业背景涉及到更多的现代技术因素并由此引发机器操作与手工制作的冲突问题以及技术本身带来的环境、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危机。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在后期正是因为对现代技术的过于强调而陷入困境,基于结构理论的设计思潮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对此做出的修正。以上介绍和提示的形式显示,无疑是知行合一的艺术化、情境化、动态构成化的方式和方法,形式显示其实在任何艺术中都有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但在与技术密切相关的现代设计中强调这种方式显得尤为必要和关键。

海德格尔后期强调,艺术(包括语言和诗)和现代技术都是揭蔽真理的方式,但艺术方式是良性的、造福人类的,而现代技术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产生负面作用的危害。技术的根源或前身在艺术或手工技艺,但正是凭借这种根源,技术呈现出原罪的、对现代生活产生强大控制力和塑造力的一面,技术造成的现代危机不可逆转。针对这一点,海德格尔借用柯尔德林的诗说,“何处有危险,何处就生成着拯救”,艺术成了拯救现代技术危机的法宝。在他看来,技术如果返回其根源,融于艺境,在艺术主宰技术的拨乱反正的局面中,就有拯救的希望。现代设计是现代技术生存环境中的产物,受制于现代技术的诸多因素,尽管赋予其艺术的本质和精神,但如何克服现代技术带来的危机,还以其本来的艺术面目绝非易事。然而,形式显示的思想力度为现代设计带来知行合一的践行可能和希望,只要看到和体认到这种可能,所谓技术因素的危险或干扰是可以化解和合宜运用的。

按照海德格尔的思想,人和世界是同时出现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即没有独立的主体也没有孤立的世界,人的存在是在世界中的存在,“人们沉浸于世界之中”③。因而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现成的物质世界或观念世界,而是作为缘在(Dasein)世界中结构的世界。种种现成的技术现象,就像海氏所讲的在人的称手使用中的锤子那样以不显眼的、融在情境中的方式,显出其本性或存在性、工具性和物性,而这正是一种形式显示。总之,作为缘在的我们,在根底上就处在实际生活的形式显示的生存形势的境域之中。对于现代技术或种种工具之器包括工具理性,如果我们也像对待称手使用中的锤子那样,在化境中有所选择也有所不选择的话,它的危害性和干扰性也就不会是必然,当然也更不会把技术盲目地认为是现代设计的决定因素。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硕]
标签: 结构主义   形式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