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贵州特色的电视剧、电影、广播电视专题节目和综艺节目;出版发行了《沧桑之变—图说改革开放30年百姓生活》、《屯堡人》等一批独具民族特色的图书、音像制品;《苗族踩鼓》、《多彩贵州风·山里的日子》等文艺精品多次入选国际国内重大文艺赛事;大型民族歌舞《天蝉地傩》成功入围“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并一举夺得文华优秀剧目奖、导演奖、优秀表演奖、舞台美术奖和音乐创作奖等。这些年贵州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充分说明,经济落后的地方文化未必落后,有些方面甚至可以走在前列,区域性文化发展的自信力被极大地提升起来。
作为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或“未来取向产业”,文化产业对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国力和区域竞争力具有特殊意义。文化产业往往同国家形象、地区形象相关联。在文化产业方面,东亚的中、日、韩三国中,日本走在最前列。有专家呼吁“在经济全球化大潮面前,中国人不应仅仅是应对者,还应以健康的心态成为积极的建设者和开拓者”。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③类似贵州这样的地区,一定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丰富的、得天独厚的区域特色文化资源,自主开发文化产品,使本地既成为文化产品的消费地,更成为文化产品的生产地。这种价值的不断转换和实现,必将带来区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贵州省文化产业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目前,贵州全省动漫企业达到25家;贵阳数字内容产业园区已成为全省乃至西部地区较有影响的动漫企业集聚区之一;贵州青年影视文化中心、贵阳熠动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已跨入国内知名动漫企业行列,并推出了一批优秀动漫作品;贵州绘纹信息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的《蝉之歌》和遵义奇利公司制作的《苗王传》被文化部推荐参加2010年11月德国柏林国际短片节。“把文化部门、旅游部门、新闻部门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就是贵州发展变化文化产业的清晰而明确的思路。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曾经被认为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的贵州人创出了“深圳速度”:2005年3月至8月举办了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2005年8月在贵州黄果树瀑布节上召开第二届国际瀑布文化研讨会;2005年11月召开全省发展文化产业工作座谈会;2005年12月贵州省第一家按照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股份制艺术团体—多彩贵州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贵阳宣布成立。从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到“多彩贵州风”大型民族歌舞商业演出,再到成立多彩贵州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短期内实现了三级跳。④
结语
克服文化自卑心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缺乏文化自信的民族和地区,将难以在文化竞争的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在经济发展中更难以找到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也难以实现和谐发展。摆脱了自卑,就摆脱了最大的文化发展障碍;拥有了自信,就积聚起了文化发展应有的活力,而有了区域的文化发展活力,也才会有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活力。
(作者为贵阳中医学院副教授;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GH54)
【注释】
①苏江元:“习近平关注贵阳孔学堂:弘扬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中国日报网,2014年3月7日,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x/2014qglianghui/node-112791.htm。
②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3页。
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页。
④孔令中:《解放思想 跨越发展:贵州教育系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论文集》,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74~75页。
责编/许国荣(实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