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提升文化自信力 实现区域文化大发展

—以贵州文化发展为例

【摘要】在区域文化发展中,克服文化自卑心理是十分重要的。摆脱了自卑,就摆脱了最大的文化发展障碍;拥有了自信,就积聚起了文化发展应有的活力,而有了区域的文化发展活力,也才会有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活力。像贵州这样的地区,只有不断提升文化自信力,才能实现区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文化自卑 文化自信力 区域文化发展 贵州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贵州代表团讨论,与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议中,当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谈到贵阳孔学堂相关情况时,引起了习近平的关注。在审议即将结束时,习近平有感而发。他说,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历来有很强的文化自豪感,只是到了鸦片战争时期,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下,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文化自信被严重损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天,我们不仅要坚定“三个自信”,也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增强文化自信。明朝时,王守仁(王阳明)曾经在贵州参学悟道,贵州在这方面还是很有优势,希望在这方面继续深入探索。①在我国,类似贵州这样的发展地区不少,如何提升文化自信力,实现区域文化大发展,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此以贵州文化发展为例,谈一谈自己的管窥之见。

区域文化自卑心理与克服

当今,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和拓展。人们对文化的定义达两百多种解释,这实际上也告诉我们,文化外延和内涵的丰富性给了人们广阔的探求空间。对于文化的多种含义,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把握。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是人类社会创造的体现,它包含了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并列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等精神内容的总和。本文主要从狭义方面持论。

类似贵州这样的地区该不该背文化落后的思想包袱?这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思想解放问题。鲁迅当年曾谈到,近代以来,中国常常处于“被描写”的地位,这是一个弱势民族、弱势文化在与强势民族、强势文化遭遇时经常面对的尴尬。而今无可回避的事实是,在现代中国文化的总体结构中,一些地区文化目前处于弱势地位,也就会面临“被描写”或者根本被忽视的问题。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到来,来自不同国度、不同地域的文化纷至沓来,在强势文化的影响下,一些人在谋求文化发展时便潜存着文化落后的思想阴影。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自卑心理。

那么,什么是文化自卑?笔者认为,文化自卑是指个体感到自身文化有缺陷,产生轻视并采取补偿措施的现象,如文化反抗、求全等。它内化于人们心灵,成为缺乏文化自信自强的表征。文化自卑属于精神文化现象,它可能在某一特定的区域或某个特定的群体中显得很突出,并呈现了一定的阶段性。文化自卑者为他方文化的所谓优势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而看不到自己文化的闪光点、独特的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身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目前,导致一些地区人们文化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比较多,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人们把经济落后等同于文化落后,看不到自己文化独特的价值,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它越来越使人们忽略自身先进的方面、闪亮方面、独特的方面。二是对自己所在地域文化知之不多、发掘不够,造成了对地区文化认同感的不足,内在凝聚力不强。比如长期以来贵州被视为落后、闭塞、蛮荒之地,甚至演化出“夜郎自大”、“黔驴技穷”之类的成语,既造成了外界对贵州的种种解说,更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造成了许多贵州人的自卑与自弃心理,当面对外来所谓的强势文化之时,人们突然发现自己没有“文化”,或自己的文化不多,这其实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三是一些人把不同种类、不同性质文化同某些不存在可比性的方面进行了比较,如把人们在低水平生产力条件下创造的突出文化去跟不同期且在高水平条件下创造的突出文化相比,自然无自信可言。四是一些人对自身文化发展的阶段和程度采取了不恰当的心态。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发展历程,总想跟上别人的发展步伐原本没错,但过分苛责却消弥了文化的自信心。

在文化发展过程中,为了克服文化自卑心理,人们采用了不同的手段和办法。例如“抽刀断水法”,即人们看到自己文化的“落后”和别人文化的“先进”,采取断然截断的方式,与过去的一切决裂,以求得文化的发展。这种方式的使用,往往使人们忘掉了自己足下现实土壤、文化思想情感的依附点,自身文化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人们不惜丢掉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迷信和崇拜他方文化时,他们只会更加自卑,使自身文化发展迷失方向,正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再如“不断抗争法”,比较典型的即为近代中华文化发展所面临的境遇。由于中国近代的落后挨打,中华儿女心中便增添了几分文化失落与自卑。为克服中华儿女文化落后的自卑心理,几代先进的中国人用不断抗争的方式来证明中国文化的优长处,以增强中国文化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战争年代,对文化的诠释竟是以战争的胜负来确定文化的优劣,这是在外力压迫下所做出的一种激烈的方式,也是在落后挨打、母文化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人放下文化自卑包袱所作出的必然选择。抗争,不断抗争,才使中华民族走出了文化发展的低谷,走出文化自卑的阴影,但这种文化发展方式缺失一种自然的机制。

又如“集中展示法”,人们在一定区域,通过文化相关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掘、利用、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集中展示、表现区域文化的闪光点,尤其是被人遗忘或不能真切感受的文化,对区域文化的产生、发展作适当的诠释,并以人们自己的感受和创新来谱写区域文化发展的新篇章。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诠释相互交往的文化群体凭以从事文化创造、文化传播及其他文化活动的背景和条件,让人们较好地把握文化生存与环境的联系,更让人们在感知中了解,在了解中把握,在把握中提高、升华,很好地遵循了认识的规律。就城市来说,它是人口、文化资源的集中地,城市文化生态旅游项目的建设,更能发挥它卸掉文化自卑心理的重要作用,使人们很快找到自己城市发展的新坐标,随着人们的文化主体意识在感触中增强、在思考中奋进,人的文化创造潜能便势不可挡,文化自信便逐步增强。

再如“产业价值提升法”,它充分发掘和利用区域文化的闪光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让人们从自己文化产品价值实现中增强自信心。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充分发掘和利用区域文化的闪光点,使其转化为独具特色的价值实体;二是不断引进文化创新机制,不断增进新的内容,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让人们从自己文化产品价值实现中增强自信心。笔者认为,要克服区域文化落后自卑心理,就文化发展历程看,采用“集中展示法”和“产业价值提升法”是比较有效的。

挖掘区域文化优势,提升文化自信力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文化创造的历史和发展轨迹,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文化,而真正能在世界文化发展中起影响的文化是全球意识下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我们应当努力总结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文化,使之不被汹涌而至的外来文化所淹没。当然,“征服者往往被被征服者所征服”,也是符合文化发展的逻辑与规律的。就拿贵州来说,贵州并不缺乏先进的文化,这种先进文化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它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精神需求。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区,贵州文化积淀极其深厚,并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人们从中不断受到启发,激发使命感和自信心,实现了自我的超越。这里的文化思想并不落后,在贵州这块土地上所看到的“自然生态平衡”与“文化生态平衡”,确实体现了一种人类的理想,特别是恶性的所谓现代化开发,造成了“自然生态平衡”与“文化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人们开始治理“现代文明病”时突然发现了贵州是一块多么好的“净土”。

贵州是文化千岛之地。“夜郎王国”里的“自信”是大自然赋予生生息息于这一方热土人们的禀赋。一代文化名人王阳明龙场悟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乡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年谱》)。王阳明心学思想具有巨大的魅力,至今在思想界还有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传唱出一代伟人毛泽东众多的传奇,记下了贵州在中国现代史上光辉灿烂的一笔。科学发展观孕育产生于贵州,更激发了贵州人民书写未来的豪情。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标志。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与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和具体的社会经济形态相联系,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贵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文学艺术欣欣向荣,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日新月异,特色文化建设成效卓著,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取得可喜成,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文化产业方兴未艾。贵州只要放下了文化落后的思想包袱,必能在区域文化发展中放出自己的异彩。

2005年,首届黄果树杯“多彩贵州”歌唱大赛,推动了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走进文化市场。从2005年5月到2006年5月,连续上演130多场,观众达10多万人次,在省内外赢得了较高的声誉。2006年4月,《多彩贵州风》作为开幕节目晋京参加第六届“相约北京”大型国际联欢活动获得成功。2006年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贵州代表团以近70亿元的签约资金成为签约金额最多的参展团。2007年,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精彩纷呈。在强手如林的赛场上,贵州经过多彩活动舞蹈大赛的锤炼,选送的五个节目全部进入决赛,摘金夺银,出人意料地辉煌。

近年来,贵州省精心制作了一批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硕]
标签: 自信力   大发   区域文化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