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其对文化体制改革的启示(2)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启示

由于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以此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对毛泽东、邓小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对当前我国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具有重大启示:

第一,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我国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许多外来的观念思想和我国文化之间实现新的融合、交流与碰撞,容易导致消极的思想趁虚而入,对我国部分文化建设者的思想意识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深化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具有潜在风险。如何规避这些潜在的风险与消极影响,唯一出路就是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始终保持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方向、社会主义方向。

第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妥善处理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具有整体性,以“世界历史”的眼光观察文化现象。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也具有全球性特点,世界各国的文化之间不断交融,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可以为我所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被世界各国所用,且文化的发展交流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所强调的文化整体性特征越发得到凸显。在此形势下,按照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妥善处理好外来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对此,我们一味地兼收并蓄和盲目排斥外来文化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做法,总的原则是,必须坚持辩证的思维眼光,发扬自身优秀文化,同时注重引进世界先进文化为我所用。

第三,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创新。文化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时代性特征的具体体现,推进当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必须始终坚持文化创新,失去了创新性的文化体制改革必定以失败而告终。只有我们始终坚持创新、不断创新、创新得法,才能保持我国文化体制机制的时代性、先进性,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才能更好地满足当前我国各项事业建设的文化需要。为此,在当前我国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需要不断在文化体制机制方面进行创新,甚至西方发达国家取得成功经验的文化体制也可为我所用、适当借鉴,不断研究性情况、解决新问题,确保文化体制改革顺利且快速推进。

(作者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教授)

【注释】

①②[德]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1页,第8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17页。

责编/许国荣(实习)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硕]
标签: 文化观   马克思主义   体制改革   启示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