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创新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及实际运用(2)

创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理论及实践运用

把握新时期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的发展原则。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握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需要的基本原则,努力克服批评难的问题,与时俱进地探索发展的新路径。

首先,坚持对主观世界进行改造。批评与自我批评目的指向改造自身,从深层次的意义上来看,实际上就是一个如何改造主观世界和如何改造认识能力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从改造世界观入手。同时,掌握客观世界的规律和本质离不开对自身认识能力的改造,只有不断改造认识能力,提高主体的认识能力,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改正错误认识,才能逐步提高自身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

其次,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方面,我们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要从事实的角度出发,对存在的问题不能视而不见,不能过于夸大事实,要对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然后通过外在的表象来深刻把握认识问题的实质根源。另一方面,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中,需要提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不能因此产生悲观情绪,将个别现象当作普遍现象,将局部问题扩大为整体问题。

最后,坚持唯物辩证法原则。事物的发展总是由肯定阶段走向否定阶段。目前,批评与自我批评弱化,表扬与自我表扬之风盛行,“肯定”虽然能对事物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长期的“肯定”是不利于事物的长远发展甚至是阻碍事物继续发展的。而我们通过批评能让人通过外界的帮助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通过第一次的否定让人清楚了解自身缺点,进入自我批评阶段后,形成对自身的第二次否定,由此对自身的认识逐步提高。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合理开展斗争,促进进步。

创新新时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方法。现阶段,为使批评与自我批评更有效果,要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方法。

首先,直接式。在党内的民主生活会中就适宜采用直接式批评与自我批评,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讳疾忌医,不遮遮掩掩,敢于揭短亮丑;对别人存在的问题,不留情面,少兜圈子,不绕弯子,真正“红红脸、出出汗”,触及思想,触及灵魂。这种批评方法适用于坦率直爽、性格开良、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且批评时要有针对性,批评只能针对行为,不能针对人格,应就事论事,具体到事件本身。否则,有可能激化矛盾,产生对抗性心理。

其次,委婉式。针对自尊心较强,不容易接受正面批评的人,可以采取委婉式的批评,这种方法循序渐进,不是把批评信息一次输出,不把错误缺点全盘托出,避免超过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将自身与对方都放入批评中,耐心地加以引导,引发其自身思考、自我批评,逐步地去解决自身问题。委婉式批评让被批评者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减轻人的思想负担,可以使批评更容易接受,自我批评更容易开展。

再次,揭露式。在针对个人存在的较严重问题或社会某些弊端、丑恶现象时,所采用的批评方式必须有一定力度,重点在于对存在问题进行纠正,对丑恶现象进行揭露曝光,督促犯错误的人开展自我批评。揭露式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必须一针见血,毫不含糊,能够达到让被批评者脸红、心跳、猛醒的效果,它较之普通性的批评更有战斗力量,但同时也要掌握揭露式批评的角度以及批评的分寸,最大程度地尊重被批评者的权利,以达到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不至于使矛盾激化的最佳效果。

最后,启发式。启发式批评从被批评的主体入手,针对某种倾向,不直接讲明人和事,利用暗示和接受暗示这一普遍的心理现象,将批评的信息传递给被批评者,使其在无对抗状态的条件下接受批评,促使其对自身进行反省,然后开展自我批评,改正错误。启发式批评法实际是创造一种气氛,依靠心理压力使被批评者进行自我谴责,进行自我反省,从而达到批评的目的。这种批评适宜于对那些自觉性较高的人使用。

(作者单位:广州美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责编/许国荣(实习)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自我批评   批评   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