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建立差异化的国企分类治理体制(3)

  探索多样化的国企分类改革途径

明确界定功能定位,有助于国有企业采用不同的改革路径来深化改革。不同功能定位的国有企业,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促进竞争政策改革等方面,其改革任务和途径,应各有侧重。

对于界定为一般商业性企业的国有企业,其改革目标是完全剥离行政垄断业务,通过市场化手段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企业效率。为实现上述改革目标,一方面,要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加快政府管制改革,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另一方面,这类国有企业应勇于突破所有制观念的束缚,大力引入其他所有制经济成分,充分发挥其企业制度中内生的国有资本放大功能。在改革实践中,应该按照市场公平竞争要求,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一般商业性国有企业的改革,鼓励发展形成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一般商业性国有企业在改革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同时,实行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在改革过程中,从这类企业中陆续退出的部分国有资本,将通过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这一运作平台,转而投向那些更加符合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对于界定为公共政策性企业的国有企业,其改革目标是退出盈利性市场业务领域、专注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首先,对于已从事的盈利性市场业务,要逐步剥离;其次,要继续加大国有资本的投入力度,提高这类企业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最后,要不断提高公司管理科学化水平,改善国有资本的使用效率。虽然公共政策性企业不以盈利为目标,但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在具体项目和环节上可探索引入竞争机制,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公共政策性企业负责的一些公共服务项目。而公共政策性国有企业自身,既不适合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或采用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形式,也不适合推行员工持股制度。

特定功能性企业承担多个方面的改革任务,可综合采用多种改革途径。这类企业的总体改革方向是,主要依托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这一运作平台,不断地主动退出那些竞争格局趋于成熟、战略重要性趋于下降的产业领域,不断努力在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国家安全和符合国家战略要求的各种新兴产业领域发挥更大的功能作用。其中,那些功能定位与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国家安全紧密相关的国有企业,在推行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方面,要慎之又慎;那些与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开展国际化经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相关的国有企业,则应鼓励探索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员工持股制度。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