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下的治理与规范
解放新论:社会是一个共生体系,某个群体出现变化,肯定要对其他社会群体产生影响。我们的社会应如何适应大妈们的变化,放大变化中的积极因素,减少变化中的消极因素?
胡申生:社会要学会适应大妈们的变化,也是时代给我们的一个新课题。
从群体之间的适应来说,很多年轻人可能会说,妈妈你多在家歇歇,别老去广场跳舞。但是,可能他们往往没有办法体会,大妈们怎么能在家呆上8小时?目前,看到的大妈现象不是最公平的,放大了扰民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她们的无奈,没有从她们的角度来考虑,来想想她们的精力怎么来释放。不管是年轻人,还是男性,甚至整个社会,都应当多从理解的角度来看待大妈现象,这样就更容易适应大妈们带来的变化。
从政府治理的角度来看,政府则要研究如何给她们以更多释放的方式和渠道,并因势利导妥善解决扰民这个问题。这也是检验和考验政府治理能力的一个方面。上世纪50年代不可能出现今天的大妈现象,这背后其实是女性地位的提升,是人们的安居乐业,是以国泰民安为前提条件的大妈们的尽情释放,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此外,要看到大妈们不光是广场舞的主力军,如果因势利导,大妈也会是社会维稳的主力军。要学会放大大妈变化所带来的积极的正能量,减少负能量,对于广场舞扰民问题要学会综合、系统的解决。这不仅仅是单纯的女性问题,也是社会管理和社会善治的问题。
吴国宏: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7.37岁。上海的最新数据也显示,上海女性平均预期寿命是84.67岁。如果以80岁的人生寿命来看,40岁才不过是人生的一半。所以,在大妈这个阶段完全可以由内而外地活出新的光彩。
这也就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如何让大妈们更好地活出自我,同时避免她们在寻求自我发展的过程带来社会摩擦、群体摩擦等。大妈们把兴趣过度集中在广场舞上,背后反映出的是经济社会的服务是滞后的,市场和社会还没有提供足够的新窗口和机会帮助她们的人格发展。这既需要大妈们的文化自觉,也需要社会的跟进。
在此方面,有几个具体建议:
一是提供更多渠道让大妈们丰富自我人格。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水平的提升,女性文化水准的提高,大妈阶段的女性可以重新学习,这里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如琴棋书画等,现在社会上老来学学吹拉弹唱并不少见;如参加各种自助式的沙龙:学习编织、烹饪、育儿、戏剧,等等。大妈们也可以多开开眼界,去旅游,通过行走体验丰富人生。总的来说,如果从女性的社会属性挖掘,踩准中年大妈们的需求,市场和社会都是大有可为的。
二是提供更多渠道让大妈们形成新的职业发展。有些女性此前从事的工作不一定是自己最喜欢的,这时可以更多尝试自己喜欢的事情甚至创业,网络技术也为此提供了更多便捷的平台。大妈的职业发展不一定完全以财富多寡为评价标准,而是活出一片新的人生。从整个社会来讲,这也会带来人力资本的更有效的利用。
东方的文化惯性要求女性更多去关心他人,照顾他人的情感和情绪,而大妈阶段的女性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经历了一定的人生起伏,也有更多富裕的时间和精力,社会应该多鼓励她们更多地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