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评论:这次,你认为中国智库的整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詹姆斯·麦克甘:我认为外界开始更多地关注中国的智库了,有些名次上升了,有些下降了。过去人们可能只知道一两家中国智库的名字,但是在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智库之后,他们会说也许这些并不是顶级的智库,但规模并不是决定智库质量和影响力的唯一因素。
上海经济评论:中国的智库在哪些领域是有优势的?
詹姆斯·麦克甘:我认为是在社会发展领域。中国目前面临的挑战与深化改革和社会转型有关。中国正从出口拉动型经济向内需拉动型经济转型,从低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转型,这就意味着中国企业和政府招商引资策略将会发生变化。比如说在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和制药、医疗行业转型时,就需要全面而谨慎地分析和思考来如何转型。
上海经济评论:美国智库无论是数量还是排名依然是表现最好的。为此,你甚至还罗列了非美版本的智库排名。类似旋转门的机制,不单是美国,其他国家甚至中国也有,哪些因素使得美国智库整体表现依然蓬勃?
詹姆斯·麦克甘:有许多原因。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和中国的智库不同,美国的智库在全球范围内都很有名。亚洲、拉美和非洲智库的专家都知道布鲁金斯学会、传统基金会,但他们并不太了解中国的顶级智库。美国的智库,比如布鲁金斯学会有很强的品牌影响力。他们依靠严谨和独立维护品牌形象并保证研究质量,所以他们在国内外有很大的影响力,人们信任布鲁金斯所做的研究。
看一下数据库,你会发现, 95%的美国智库是独立的,他们与个人合作,接受私有基金资助,他们几乎不接受政府的任何资助。这点和中国很不同。尽管美国智库不隶属于政府,但它是美国政治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依赖独立于政府的专家来反对官僚,这些专家寻求真正独立的观点,这已深深植根于美国政治文化之中。
我举两个例子:如果你看一下“9·11”调查委员会的成员构成,你会发现他们都是来自于智库。所以当美国面临重大问题时,美国公众、国会和总统会求助于由智库成员构成的独立的委员会。
还有一个例子,在布什政府与奥巴马政府交替之际金融危机刚好席卷美国,我认为奥巴马上任后美国能够对金融危机作出有效反应是因为他在上任前广泛咨询了智库和学者,比如拉里·萨默斯等。当他1月份上任后,立即推出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和措施。这不是为了某一特殊利益集团,他们从根本上帮助美国经济复苏并符合大众的利益。
上海经济评论: 在中国,强势智库大多是那些政府背景相对较深厚的机构,比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社科院等,那么民间智库、小型智库的出路在哪里?
詹姆斯·麦克甘:这些智库没有资金,也没有渠道获得数据,甚至连大学也很难获得用于研究的数据。如果要成为有效的、有益的智库,比获得资金更重要的是获得数据。对于中国来说,不出资建立大量独立智库或者不扶持高校做研究是一种短视行为。另一个问题是,即便有了数据,这些数据是否可信?这在社科领域是非常基本的问题,如果你不相信这些数据的真实性,你也就不会相信统计或研究这些数据的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