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社会洞察 > 正文

一部船政史 半部中国近代史(2)

再没有一所学堂能如此创造历史

《船政学堂》既是对一段特殊历史的编年体式的真实记述,又是一部让人对近代中国产生更多感慨和唏嘘的纪录片,它让观者读出了近代海军兴衰之外更大、更深的思考。

《船政学堂》告诉我们,直到清朝已过鼎盛时期,中国还没有海权观念,仅有了一点海防意识。建设近代海军、在海上拥有防范外侵的军事力量,这是一种早期的觉醒。

本片的立意高远,在于通过对船政学堂建立过程的描述,引发出近代中国建设海边防御力量的历史过程。特别让人感慨的是,正像任何一次伟大变革需要先行者做出奋斗和牺牲一样,中国海防的起点,也是由一批志士仁人从觉醒到实践,为之投身和献身开始的。林则徐遗愿、左宗棠实践、沈葆桢身体力行,一所船政学堂的建设史,可以看到旧中国革新之难,更可以看到先行者为之努力的印迹。

船政学堂是中国从漫漫长夜向黎明过渡的一个侧影,纪录片以编年体为主的叙述方式对此做了清晰描述。它的创立初期是那么弱小,但又是那么坚决。一所新式学堂的建立,映照出的是观念的觉醒和家国的情怀。

然而,培养出严复、魏瀚、陈季同、萨镇冰等一大批具有开放意识的知识分子和海军将领的船政学堂,却并不能完全改变晚清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更不能立刻让强大的海军成为保卫海防的力量。中法马江海战,清朝政府给出的指令是即使获胜也必被问罪获斩;中日甲午战争,是面对日本蓄意发动战争而国家涣散无力抵抗的惨痛教训。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和苟且偷生,只能让知识分子的激情、爱国将领的心血、一代青年的智慧,成为令人无奈、憋闷的玉碎过程。

纪录片没有说教式的解说,而是用娓娓道来的故事讲述,让那些先行者的决绝果敢和历史的沉痛教训浸入观者心间。人们追求科举成名而对船政学堂招生公告冷漠置之,建设海上军事力量的经费被挪去修建颐和园,即使有天时地利和相应的海上力量,却每每不能为了保卫国家而战斗……所有这些,都让人在了解船政学堂的历史中,读出近代中国充满屈辱的大历史。更让人从中读到一批近代中国的民族脊梁,为了国家强盛付出的智慧和鲜血,彰显了我们民族伟大而不屈的精神气概。

抚今追昔,更增添了我们对历史、社会的清醒认识,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深刻反思。21世纪的中国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幅提升。然而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周边形势,如当前我国东海和南海遇到的挑衅,政治智慧与军事力量都面临考验。《船政学堂》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价值,值得我们刻骨铭记。(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常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