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社会洞察 > 正文

“薪酬改革”背景下的年轻公务员 (2)

但在王路自己看来,公务员依然有最大的吸引力——荣誉感。“做公务员,我感觉很光荣。”

“说白了,就是一种社会地位。”他说,“我并不是看不起别的行业。就好比一个法官内心向往荣誉,他就不会为了一些钱出卖自己的权力。”但工作两年了,他承认多少有了一些倦怠。

中国社科院前述调研报告发现,高达79.89%的基层公务员存在“轻度工作倦怠”的现象,而6.40%的基层公务员表现出重度工作倦怠。

“公务员比其他人担负更多社会责任,对我们的道德期许也比很多职业高,我们自己也有认同。但只提期许,没有物质保证,最终也很难实现。”林晨坦言。

她说自己的偶像是身边的一位老领导,“甘于清贫、两袖清风、从来不考虑个人得失”。“我也有纯粹的浪漫主义精神、默默奉献的精神,向往成为他,但很难成为他。比如,我也想扶起摔倒的老人,也想见义勇为,但这就需要社会诚信制度的建立和保障。我们现在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想为大家多奉献,也得保障我的小家。”

并非单纯加薪

“限高提低”得到多数青年公务员的认同。林晨认为,讨论者们只盯着“公务员涨工资”,是有误区的。“如果仅仅是改革薪酬,我怀疑最终效果会有多少。改革可能会成本很高、阻力很大,可能挨了骂,但到每个公务员手中,实际只有几十到几百元。”

正如她所说,目前正逐步“露头”的公务员薪酬改革方案,并非单纯的加薪。“调整工资结构,扩展晋升空间,建立比较机制,实施配套改革”这24个字的方案,再度成为各界焦点。

此外,公务员队伍“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体制,也受到一些青年公务员诟病。“年轻人忙得要命,升不上去的老人闲得要命。而且后者当年也可能是我们这样很有激情的年轻人。”王路说,“因为‘为官就是不为’的逻辑,干得多还可能出错,今天忙的年轻人,明天就可能成为闲得要命的老干部。”

另一方面,政府部门的行政职能转型,则被青年公务员看好。“政府承担了大量不该政府承担的职能,真正把职能分给社会,才能给公务员队伍瘦身、减负。”林晨说。

正如在中央某部委工作了5年的王云(化名)所说,在公务员的中低级职位上,“晋升公平性相对来说还是可以保证的”。“如果说是怀有一点点愿望或期许,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多给年轻人一些上升渠道的希望。给我们一些施展才华的天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一番成绩。”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薪酬改革   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