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社会洞察 > 正文

“薪酬改革”背景下的年轻公务员

近日,人社部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的基本方向浮出水面。“限高提低”四个字,引发了全民热议。作为这一热点改革的“主力对象”,青年公务员到底怎样看待它?

“高强度”工作压力

在中央某部委工作的普通科员林晨(化名),可能是“提低”的覆盖对象。

在北京三环,一片建于1970年代的老楼里,这名“85后”四川女青年和丈夫租房而居。他们的私人空间,是三室一厅中的一间主卧,“租金一年比一年贵。”

面对远高出工资的房价,林晨已无法考虑在京购买商品房。“我的同龄同事里,约有七成都没有解决买房的问题。”

对她而言,生活压力大于“高强度、高要求”的工作压力。“在部委机关,上上下下都有不小的压力。但我们‘80后’的生活压力比‘60后’‘70后’的领导层大多了。”林晨坦言,“在他们那个年代,有福利分房、津贴也较多。到我们这一代,拿这么点工资,又正是养家糊口的时候。”

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发布了一份《中国基层公务员心理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各年龄段中,“80后”公务员群体的心理健康得分最低,“显著低于总体平均分”。

社科院报告认为,其原因在于:“青年基层公务员群体中多数人,从事现职工作年限不长,且刚刚毕业不久,正在面临来自工作(例如定岗、调岗、升迁等)和生活(例如择偶、购房、养老、育小等)等多个方面的现实压力,这都成为影响其心理健康状态和程度的消极因素。”

林晨初入部委时,有一种“高大上的满足感”。过年回家时,亲友问起,她也有“衣锦还乡的自豪”。“但这种满足感,抵挡不住时间流逝、生活现实带来的窘迫感。”她坦言。

“寒门贵子”在减少?

陕西西安的公务员王路(化名)虽然在国家机关驻省单位工作,但工资仍参照省级公务员标准,基本工资只有2500元,“也没多少福利”。

他发现,在这一收入水平的公务员队伍中,“家庭经济水平是小康的占主流”。“因为家境小康的年轻人,后顾之忧比较少。”

与此相对,公务员队伍里“寒门贵子”的情况在减少。“因为,如果是家境贫寒的青年人,他求职的第一条衡量标准就是薪酬。”而现在基层公务员1000~5000元的薪酬水平,已经很难满足在京上广深等大城市的“立足”诉求,“更无法支援家庭生计”。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薪酬改革   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