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开辟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境界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福建省建瓯市驻村干部余建坤(右)在小桥镇高门村葡萄园里向村民了解种植和销售问题。 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摄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和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重要标志,是唯物史观的主要理论构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群众史观、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

深刻把握党性与人民性的一致性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试金石。历史经验表明,执政党被更替的一条铁律就是脱离群众、丧失民心。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会上,他又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这一系列重大论述把群众观点、群众立场与党的执政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深刻揭示了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指明了我们党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来执政,而且指出了我们党要通过执政来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他强调,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了党与人民的关系,并将其上升到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高度,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这就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深刻阐述了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进一步阐明了人民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

坚持“中国梦”和“人民梦”有机统一

党的历史既是一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历史,也是一部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在党和国家的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他深刻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就把国家的富强梦和人民的幸福梦有机统一起来,把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群众的理想期盼统一起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历史性的群众活动,只有人民群众勇于担当、同心戮力,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这既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也表明了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必须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获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常妍]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