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以来,由国土资源部、中国社科院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组成的中国土地市场指数(简称中地指数,ChinaLandIndex,缩写为Cli)课题组,以市场规模、出让价格、供应结构、利用集约和地产景气等分指数为基础,经过大量调研、模拟测算和数据验证,构建了中地指数并计算出了2004-2014年间具体数据,描绘了我国土地市场的发展态势。
2014年一季度我国土地市场动态:Cli综合分析
从2014年数据测算结果来看,Cli大幅回落,既反映出2014年一季度我国土地市场的区域分化倾向和城市发展格局,也显示出全国城镇化、现代化改革进程中土地市场发展的内生动力,还表现出我国土地市场调控政策的延续性;从长期时间序列分析,尽管含有当季因素(如适逢2014年两会召开前后),但总体仍属于正常波动范畴,即仍在理性区间运行。
分指数的运行情况反映了当前我国土地市场转型发展过程中调控政策的作用和影响程度:一方面,经过十年地产调控,土地市场的调控政策已形成了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另一方面,全国两会召开彰显了中央政府土地制度改革、人口城镇化和市场化调控的长效发展思路,对土地市场产生了实质性影响。结合国内外发展态势来看,一季度Cli中地指数的变化,已显示出经济发展转型期背景下我国土地要素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的发展动态。
市场规模、出让价格、地产景气分指数分析
一是市场规模指数环比下降一半。数据分析表明,一方面基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现实,当前土地市场总体规模较大,一季度数据大幅回落应是市场供需变化的正常波动;另一方面,划拨用地供应量大幅降低的现实情况,也凸显了政府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
二是出让价格指数稳中微涨。综合来看,2014年一季度价格指数上涨受到国家政策、地方调控、区域分化和市场本身刚性需求的影响较大。值得注意的是,在房地产开发投资回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05个监测城市地价涨幅7个季度首次收窄等背景下,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经营性土地的溢价率平均值达到49.17%,并同时出现城市内部、区域之间两相分化的发展态势。
三是地产景气指数环比下滑。一季度数据构成指标的变化反映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短期依赖政策刺激和长期依靠市场内在波动的综合态势。数据变化显示出中央政府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背景下土地市场的内在变化。
总体来看,国家城镇化、市场化等政策的多重效应和财税、土地等政策的短期效果以及地方政府的刺激作用相互影响,使得我国土地市场在2014年一季度开始更多地适应供需市场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