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毛泽东“为人民谋福利”思想的当代价值(3)

“为人民谋福利”思想的当代价值

毛泽东提出的“为人民谋福利”思想,是在革命时期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并丰富起来的理论,其不同于古代传统福利思想,它和马克思主义福利思想相统一,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福利观,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生思想。“为人民谋福利”的民生思想,始终贯穿了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和人民利益的原则,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构成,为人民谋福利补充和完善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泽东提出的民生思想不仅巩固了共产党的政权,也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步伐,提高了民众福利,促进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为人民谋福利”的民生思想依然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为人民谋福利”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出发点。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在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时,一定要坚持改善民生,要让人民享受到更多福利,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民生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福利,要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都可以通过社会福利的高低来衡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就是要不断健全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因为,社会福利是社会稳定、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只有健全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才能更好地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实现人民群众具体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与此同时,健全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有利于更好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力,有效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既要解决人民群众微观的、切实的物质福利问题,同时又要着力解决广大民众长远的民主政治权利、文化权利,从而让人们获得自由,实现全面发展。

“给人民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就要让人获得真实的物质福利。马克思提到人们正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得到维护,才会去奋斗、去争取。⑤毛泽东也提到共产党人的言行一定要符合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要求,共产党人必须将维护人民利益当作奋斗目标。⑥毛泽东还提到一定要让人民获得真实的物质福利,不能讲空话。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毛泽东,均认为共产党执政必须给予广大人民群众以具体的物质利益,否则所谓宏大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无法具体落到实处。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曾经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十分惨痛的教训,左倾思想曾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工作,因此我党一直在思想领域开展运动和革命,并没有重视人的发展,没有让人民获得真实的物质福利,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但后来,毛泽东提出的“为人民谋福利”的民生思想启示我们,必须解决人民群众在学习、劳动、住房、就医等方面的具体实际问题,让人民群众获得真实的物质福利,这样才能顺利建设和谐社会。

必须实现经济发展,才能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前提条件。依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发展后,才能实现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的发展。毛泽东坚持了马克思哲学的观点主张,认为发展人民福利是中国共产党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为人民谋福利”也要以经济发展作为前提条件,当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实现快速发展时,人民的福利才有经济基础保障。1958年开始之后一段时间内,“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导致我国社会动荡、经济衰退,人民群众所能享受到的物质福利越来越少,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不仅未提高,反而普遍下降。我们必须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吸取这些负面的、沉痛的教训,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

(作者单位:中共果洛州委党校)

【注释】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②《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

④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⑥《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责编/韩露(实习)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玲玲]
标签: 毛泽东   福利   思想   价值   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