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谋福利”思想体现并丰富了党的宗旨
毛泽东提出的“为人民谋福利”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统一。他强调,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建设工作,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离开社会建设,而民生问题事关社会建设的成败得失。毛泽东对社会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建设理论体系,并且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发展。毛泽东的社会建设理论体系包含了社会事业建设、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机制构建、社会保障福利体系建设、社会管理建设等方面的丰富内容,而毛泽东“为人民谋福利”的民生思想,是其社会保障福利体系建设的内核所在,民生的保障和改善能够直接推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毛泽东“为人民谋福利”的民生思想,就是号召各级党委、人民政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人民的福利待遇,对人民的生存安全予以切实保障,最终目的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有效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毛泽东“为人民谋福利”的民生思想,体现并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谋福利”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彼此配合,相互补充的。毛泽东提到各族儿女来自不同的地方,但为了实现革命目标,都聚集在了一起。毛泽东提到的革命目标就是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挣脱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打败帝国主义,让我国实现解放,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奋斗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共产党一定要让人民利益得到维护,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要切实谋取、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也要从具体的、微观的角度上维护人民的利益,要帮助他们提高生活水平,要让他们享受各项福利,要为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必须重视人民的生产生活,要关心他们的利益,要帮助人民解决各类问题,使他们获得生活保障。
毛泽东所说的“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也就是人民群众的柴米油盐、吃饭穿衣、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婚丧嫁娶等具体实际问题。毛泽东反复提到,共产党要想发展壮大,要想巩固政权,一定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要想得到人民的支持,必须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必须要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各类生产和生活问题。共产党作为一支优秀的政党,一直坚持维护人民的利益,共产党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斗,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代表,因此必须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毛泽东提出“为人民谋福利”,通过这一思想可以看到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就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与共产党的宗旨是相符的,体现并补充完善了该宗旨。
概而言之,毛泽东“为人民谋福利”的民生思想,是指要让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得到维护,让他们获得较好的生活福利,同时还包括谋取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从而使民众能够通过共产党的执政活动而享有各种充分的政治权利、民主权利,促进民众文化水平的提升、政治觉悟的提高,要让人民群众获得自由,要让人民实现全面发展。就这一意义来讲,毛泽东在民生思想中提到的“为人民谋福利”就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失业现象、贫困现象普遍存在,国民经济几乎已经走向了崩溃的边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还十分艰苦。在此背景下,如何“为人民谋福利”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成为摆在刚刚走上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历史任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发展状况,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实际作出了正确的抉择,除了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军事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之外,在社会建设方面要求“以社会福利为重点”开展各项工作,要求关心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谋取民族福利、民众福利。在毛泽东的多次强调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社会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社会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人们获得更多的福利,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民众的福利得到普遍增长,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毛泽东的“为人民谋福利思想”以及带领人民开展的各类实践活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