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曹操人才观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3)

曹操爱才最终促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赤壁之战是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赤壁之战前曹操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占据着中国的北方,兵多将广,兵力是孙刘联军的好几倍,一旦双方交战,孙刘联军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如果历史可以重写,这一仗是孙刘联军败了,那么曹操将会统一全国,也就不会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但是这一场决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一战,却是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击败了曹操,最终结束了曹操统一全国的梦想,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那么曹操的人才观在这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曹操中了周瑜的计。赤壁之战前,蒋干要去江东劝说周瑜投降,曹操闻听大喜,并同意。曹操此时只看到了周瑜的才,而没真正了解周瑜的性格。难道曹操不稍微用脑子想一想,周瑜再有才,能来投降曹操吗?结果蒋干非但未能说服周瑜投降曹操,反中了周瑜的反间计,使得曹操杀了自己的两员水军大将蔡瑁和张允,使得曹军的水军作战指挥力大大下降,曹操反上了周瑜的当。

曹操上了黄盖的当。上了这一次当,曹操也没有长记性,又上了一次黄盖的当。赤壁战前,两军对垒。孙吴的黄盖前来诈降,曹操大喜,他早知黄盖是孙吴的大将,如果黄盖投降了曹军,那将是天赐良机。曹操喜不自胜,毫无戒备,完全被爱才心切迷失了双眼。更加上周瑜和黄盖联手上演了一出苦肉计,更让曹操难以识别。于是,曹操任由黄盖率领的火药船直冲入曹营,火烧战船,曹操大败。这次周瑜、黄盖使用苦肉计,骗取曹操的信任,纯粹就是利用了曹操爱才心切的心理,才又一次让曹操上了当。

曹操误用庞统的连环计。当赤壁大战前,周瑜已决定用火攻曹营时,庞统向曹操提出了连环计,使得曹军的战船连在一起,便于周瑜用火攻。当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时,曹操没有好好地考察一下庞统的出身和来历,盲目加以信任,最终为其盲目爱才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曹操杀了吕布。曹操爱才,确实是唯才是举,只要有才,不管是文才还是武才,不论人才的品德、出身等,都收之麾下。但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对待吕布。当曹操俘获了吕布后,动了怜才恻隐之心,想保留下这一武艺超群,当属三国武艺高强的首位人才时,多亏了刘备在旁的提醒:“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刘备的警告提醒了曹操,曹操才结果了吕布的性命。否则,当时天下不一定三分。如果有吕布在,再有得力的谋士辅佐,天下可能会四分五裂。

曹操的个人作用。陈寿撰写的《三国志》只有纪传,没有表志。陈寿的用意在于突出人物的作用,揭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人谋划而形成的历史。而在魏蜀吴三国中,《三国志》把魏书放在最前面,并且只有魏书中用了帝号,蜀书和吴书都只是用主的称号。可以看出,陈寿更注重曹魏的地位,曹魏的作用在三国中是最重要的。那么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更是在三国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曹操的个性特点、价值取向、行事作风都对历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时势造就英雄,英雄也引领时势。

曹操留下的历史教训。曹操虽然爱才,但不是所有的人才都爱他,很多时候,只是他一个人的一厢情愿而已。曹操爱才不仅造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而且还为自家准备了掘墓人—司马懿。曹操利用威吓手段逼迫司马懿出山为他效力,曹操的确没有看走眼,司马懿确实非等闲之辈。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相继去世后,司马懿已羽翼丰满,发展壮大司马氏力量,最终司马氏家族取代了曹魏政权,建立了西晋政权。“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说的韩信,那曹操则是“成也爱才,败也爱才”。

曹操所处的时代是个乱世,群雄并起,各方都急需人才,拉拢人才。而乱世中人心不稳,这也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曹操择人时的人才观是唯才是举,有点饥不择食的感觉,只要有才,不论德行如何都据为己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真正成大业者,必须要德才兼备。

(作者为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副教授)

责编/韩露(实习)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玲玲]
标签: 三国鼎立   人才观   局面   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