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曹操人才观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

。如“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堪称曹操的“文胆”。阮瑀起初不应征召,遁入山林,曹操令人放火烧山,阮瑀才不得以出山。再如司马懿,曹操听说司马懿是个人才,三番五次请司马懿出山,均遭到司马懿拒绝,最后曹操不得以囚禁手段威吓司马懿,他才出来为曹操服务。

总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操爱惜人才,不计较人才身上的缺点,而是充分利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而同时争夺天下的袁绍在用人上却与曹操相差太远了,据易中天《品三国》讲:袁绍刚愎自用,自命不凡,他认为别人都没有他聪明。袁绍用人的原则就是,谁拍他的马屁就用谁,谁给他提意见就打压谁。气量不大,心胸狭窄。哪里像曹操的性格,易中天先生也说曹操的性格是多面的:大度与狭隘,诚恳与狡诈,善良与凶残,单纯又多疑。简直就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正因为曹操性格的多面性,以及他的多才多艺,既有文韬武略,又有政治眼光,加上文学素养等较全面的志趣,才能够吸引各种各样的人,也才能与各种各样的人打好交道。所谓海纳百川也许说的就是曹操这样内涵丰富的人吧!而与他性格差异较大的关羽,单纯忠贞、清高骄傲、目无杂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性格特点,是很难团结到这么多人的。

正是因为曹操这种人才观念,其帐下才会“谋臣如雨,猛将如云。”截至曹操去世前,他的谋士共102人。曹操的文臣武将的数量在三国中是最多的,因此曹魏政权的力量也是最强大的,能够占据着当时的大半个中国,在三国中成为举足轻重的一方,这与曹操不拘一格招揽人才、爱惜人才密不可分。

曹操爱才成就了蜀汉政权

曹操悔放刘备。在煮酒论英雄的时候,曹操就已经意识到刘备是个英雄,当时,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但此时刘备寄人篱下,势单力薄,不堪一击。而曹操爱惜刘备是个英雄,厚待刘备,上表封刘备为左将军,以礼相待,并无杀害之心。当刘备向曹操提出去袭击袁术时,曹操应允,并分发兵马给刘备去截击袁术。这时刘备心中狂喜,慌忙离开曹营,关羽、张飞还在诧异为何神速离开,刘备说:“吾乃笼中鸟,网中鱼。此一行如鱼入大海,鸟上青霄,不受笼网之羁绊也!”刘备很清楚,曹操此时没有杀掉他,很快就会后悔的。果不其然,刘备刚带兵走,曹操的谋士荀彧、程昱、郭嘉入见曹操。一看曹操把刘备放走了,都劝曹操说:“早就该杀掉刘备,以绝后患。此次放走刘备,无异于放龙入海,纵虎归山。日后再攻打他,根本就不可能了。”此后的历史发展真被曹操的谋士们言中了。如果此时曹操狠下杀手,了结了刘备的性命,哪里还有后来与他鼎立的蜀汉政权呢!

曹操被自己的爱才之心耽搁了。刘备本是个人才,又具英雄气魄,更何况刘备手下还有两位武艺高强、万人难敌的兄弟,令刘备如虎添翼。之所以曹操此时没有杀掉刘备,是因为如易中天《品三国》所述:这时的曹操还需要做容人状,不肯没有正当理由就杀人。所以,此时的曹操为了树立爱才的良好形象,出于一念之差,放走了刘备。易中天先生都说,曹操放走刘备是最大的错误,曹操做了一笔大大的亏本生意。关键是:当时的曹操也没有想到,刘备后来真成了气候,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也成就了一番大业。

曹操与诸葛亮无缘。诸葛亮是三国中最杰出的人才。曹操又如此爱才,为何诸葛亮和曹操没有联起手来呢?首先,诸葛亮辅佐刘备,是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而曹操手下的人才大多是自动投靠来的。刘备出身低微,能够放下身价,亲自去请诸葛亮出山,并且去请了多次,最终以真诚感动了诸葛亮。

其次,曹操出身官宦家庭,性格强势,难以放下架子像刘备那样屈身相求。即使曹操表现这样,手下还聚集了那么多的文臣武将呢。可能曹操私底下还会想:诸葛亮何许人也?多一个少一个又如何?我已经拥有了这么多的谋士,什么样高水平的谋士没有见过呀。诸葛亮也许看到了曹操的强势、自负、高高在上,不会再把他看在眼里,诸葛亮才不会屈尊去求曹操。两个自尊心极强的人都没有放下架子。

最后,诸葛亮知道曹操选拔人才是唯才是举、轻徳重才。曹操本身也有篡位的企图,更谈不上德行了。而诸葛亮选择刘备,就是向全天下的人宣告:自己是一个重德守礼、德才兼备的人,绝不会与篡权的人为伍。

所以说曹操为他的爱才标准—唯才是举,以及他本身的德行付出了代价。给那些自视坚守正统观念,维护传统思想的人以打击的借口。唯才是举团结了一些人才,但也为自己树立了一些敌人。因此诸葛亮没有投靠曹操,而是辅佐了刘备,使本来无力与曹操和孙权相抗衡的刘备增加了大大的筹码,最终使三国力量相对均衡,形成鼎立局面。

曹操厚待关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东征刘备时,关羽被擒。曹操知道关羽乃是万人难敌的将才,更赞赏关羽的为人,喜爱有加。囚禁期间,“礼之甚厚”、“重加赏赐”。别看曹操自己德行不怎么样,但他对德行高操的人是又敬又爱。明知关羽的心不在自己这里,依然对关羽一厢情愿地痴迷,也就是关羽,如果换了第二个人,非得被曹操感动得以身相许不可。曹操此时没有杀掉关羽,原因有:曹操确实太喜欢关羽了。总认为只要自己以诚相待关羽,总会感化他,最后归顺他。所以一直抱着希望不忍心杀掉关羽。

关羽当时身在曹营,一来要保护两位嫂嫂(刘备的两位妻子),二来要寻找刘备,因为这两个重任在身,不能就死,只能苟活,否则宁肯赴死也不会做曹操的阶下囚。关羽此时身担忠义名节,如果此时曹操杀了关羽,将会留下杀忠不义,众叛亲离的下场。后来当东吴吕蒙杀掉了关羽,孙权不知如何处置时,转送给了曹操,曹操却将关羽盛殓,亲自拜祭,并赠为荆王。盛隆之至啊!就是对待死去的关羽,曹操都毕恭毕敬,尊崇至极。曹操如此做法,无非是吸引更多的忠义之士投靠自己,为己利用。曹操喜爱关羽,当初留下关羽性命,更没有想到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当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在华容道上落荒而逃时,正被关羽等个正着,这次曹操是必死无疑了。多亏当初自己手下留情,厚待关羽,关羽这次为了报恩,不惜冒着顶撞军令状的杀头危险放走了曹操。曹操爱才这次又救了自己。

众所周知,关羽对刘备意味着什么,对蜀汉政权意味着什么。如果没有关羽,蜀汉政权也无从谈起。关羽是蜀汉的五虎上将之首,是蜀汉的顶梁柱。在关羽能被杀的时候,错失良机,结果才成全了蜀汉政权。曹操因为爱惜刘备和关羽之才,保全了他们的性命,也成就了三国鼎立中的蜀汉一方。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玲玲]
标签: 三国鼎立   人才观   局面   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