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大部制改革取得的可喜成效值得肯定和赞扬,但其仍然处于曲折前进阶段,受到传统观念、工作习惯、顽固分子等的阻碍,也存在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大部制改革缺少公众参与,合法性受到挑战。大部制改革都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缺乏公众的参与,一定程度上就缺乏真实有效的民主和监督,也忽视了民众的需求,从而就没有了“回应性”之说,很难得到民众的支持。此外,寻租设租现象不断出现,③使政府机构设置的科学性大大降低,同时也会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得不到群众的支持。
其次,政府职能缺位越位现象普遍,关系处于磨合阶段。大部制改革的有效进行需要明确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界限,不断引入企业、非营利组织,把原本属于政府的一些权力赋予给他们,从而减轻政府负担,使政府更加专注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民生问题的改善和解决。但是,目前,政府职能仍然存在问题,利益的驱动使得政府部门不愿交出相应的权力,越位现象普遍,同时,在管理较为复杂困难的任务时,政府部门急于退出,但短时期内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非政府组织,就出现了职能缺位的问题。大部制改革使众多相似的部门整合为一个大部门,但是其内部仍然出现分工不清、界限模糊、权责不一的问题,这就需要长时期的适应和磨合。
再次,机构设置习惯依旧,内部整合难度大。我国政府部门的条块关系传统依旧,习惯于条条分割或者块块分割。如果在同一系统的部门没有上下级部门的直接对应,那么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将出现“群龙无首”的状态,很难做到创新。此外,各部门内部机构过多、分工不清、条块分割且职能交叉,同时下属官员在一定领域内存在业务能力的垄断,这就使得部门领导和下属之间关系难以得到很好的协调。
最后,大部制改革法制不健全,存在法律空白。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进行了多次的大部制改革,但改革之前的严重问题依然存在反复情况,陷入了“怪圈”,关键原因即是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大部制改革的成果。此外,在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也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制度作为指导和规范,进而导致改革无法可依,法治性大打折扣。④
大部制改革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义分析
大部制改革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及政治体制建设的重点内容,它注重于机构整合、职能转变、权力制约协调、决策民主、管理科学等多方面,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
政府机构统筹整合,向服务型政府高效率低成本迈进。大部制改革的重要特点,是按照政府综合管理职能而非专业管理职能设置机构,把原来的职能相似、任务交叉的部门整合到一个大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从而缩短了行政部门层级,官僚等级之风有所缓和,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也降低了行政成本,减轻了财政负担,符合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我国机构当中存在一些“摆设部门”,这些部门的设置可有可无,没有承担实际职能,但其运行和人员编制是一大笔开支,大部制改革在一定范围内撤除了这些部门,无疑是一大笔财政的节约,同时也为其他部门树立了威严,彻底斩除“一杯茶、一张报纸”的极其不负责任的思想。
政府决策能力提高,符合服务型政府决策民主化要求。涵盖政府职能的部门越少,部门职能就越宽泛,权力就相应越大,对政府综合协调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在此挑战和压力下,领导就会积极引导教育部门成员,提高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度,建立重要决策的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咨询制度和评估制度等,征集建议意见,同时也建立部门内部的民主决策机制并贯彻落实,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符合了服务型政府的决策要求。
此外,随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公民意识的提高,大家对政治生活的参与热情逐步提升,越来越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决策,为国家各方面发展献言献策,并针对不科学的决策向政府官员提出批评及修改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政府权力制约协调,满足服务型政府完善行政运行机制需求。正所谓无约束的权力是可怕的,自十八大以来,“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牢笼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呼声日益高涨,由此可见,对于权力的制约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关键点。
大部门体制改革优化了政府权力结构,建立健全了政府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等相互制约和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有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国在每个大部门内部进行分权,在民主科学的大前提下,最终决策由领导颁布,然后由专门的执行人员进行执行,同时又建立了相应的监督小组,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对决策的正确性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在发现问题后及时指出并提出修改方案,从而确保决策和执行的高效务实,促进行政运行机制的完善,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进程。
政府职能转变,契合服务型政府核心定位。大部制改革打破了传统官僚制下政府部门僵化、低效的运行模式,对政府的职能内容和范围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并引入了市场、社会的非公共组织,融入竞争机制,并实现各性质组织在管理公共事物时的有效分工合作,达到效益最大化。大部制改革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坚持服务核心定位,把传统的由政府承担的大量事务放权给市场和社会,而政府则主要负责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从而使政府从全能主义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并逐步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