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思敏:《孟子》对世界的思想价值
“孟子思想有一种普适性,孟子不仅是中国人的,也是西方人的。我们今天谈孟子的当代价值,也就是因为它不仅对中国人有当代的价值,对西方人,对我这样的‘老外’同样有价值。”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分校的东亚系主任齐思敏教授,在对话中谦虚地表示:“我不知道可不可以这样来理解?”
齐思敏说,外国学者为什么对孟子有兴趣?外国教授怎么看《孟子》这本书?我说过,孟子是中国人,我们是外国人,可是了解欧洲、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孟子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举个例子吧,在16世纪至19世纪孟子及其著作多次被欧洲译介。文献与实物证明,孟子是最早被介绍到欧洲的哲人之一,而《孟子》一书则是通过传教士最早翻译到欧洲的中国典籍之一。并且影响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
齐思敏再次举例说,在近代的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在它的起草过程中,当时是中国人张彭春将《孟子》的“仁者爱人”思想引入宣言之中。他把“仁”翻译成conscience(良心)一词,为各国代表认可,从而写入宣言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因而,《世界人权宣言》所提出的基本人权的具体内容,突破了西方的传统人权概念,丰富和充实了人权内涵。
“所以,我认为孟子的‘仁者爱人’不仅影响到《世界人权宣言》,《孟子》对全世界的未来都是很有价值的资源。”齐思敏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