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如何体现

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传播渠道的日趋多元化,我们进入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在这种新闻发布自由度大、内容良莠不齐的复杂局面下,传统媒体如何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营造主流舆论场,进而引导新媒体逐渐完善主流价值?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给出的答案是:牢记“导向是根本,真实是生命”的原则,辩证、历史、全面地看问题,同时做好政治、政策、社会和文化上的积累,这样才能对复杂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记者:作为一名出身于传统媒体的资深媒体人,您对“自媒体”(WeMedia)怎么看?

翟惠生:我们现在的新闻自由度其实足够大,因为我们有6亿多网民,其中很多人都使用智能手机。如果每个人都可以看作一个移动自媒体的话,那么从规模和数量来讲,很少有国家拥有像我们这么大的“媒体”规模和数量;而且,现在谁都可以各抒己见,可以任意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举个例子,微博是“自媒体”,但说穿了它就是一条新闻评论。新闻评论的三要素是有人、有事、有观点,微博里面一般都少不了这三点。所以,发微博就等于每天在传播很多新闻评论,这个自由空间相当大。

记者:在普通人也有了话语阵地的“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发言权和影响力如何体现?

翟惠生: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是什么,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深度可能就在什么层面——这个无可厚非,因为任何一个事物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在不同层面看,可能就会看到不同的真相。

有些新闻不到位或者片面、偏颇,核心问题就是发布者没有想清楚、弄明白。我们提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核心是一定要对事物保持真实和客观的认识,而且一定要全面、立体、历史地透视问题,不能只看一个角度、一个层面。只有对政策、历史、人文乃至为人处世有了深厚积累,才能养成这样的政治素质。

真正从事媒体行业的专业人士在口头舆论场中也应该发挥相应的作用,即身处主流舆论场,引导口头舆论场。这个作用不是单向的教育和生硬的训示,而是以文化人的思考角度和方式来理解问题,引导舆论,感化他人。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常妍]
标签: 自媒体时代   主流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