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韩庆祥:领导干部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

原标题:韩庆祥:领导干部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

 

编者按: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12月3日下午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述,体现了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经常做的基本工作,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进行决策、确定工作思路和做好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历史唯物主义是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为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工作提供智慧和方法的一门学问,由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基于上述背景,中央党校副教育长韩庆祥教授主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部分教师撰写的《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工作方法》,近期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借此机会,我们采访了韩庆祥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记者:2013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在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为什么在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韩庆祥:总体来说,今天是一个需要哲学、需要思想、需要哲学思维的时代。我们要超越物化生存而追求精神、思想和文化,就特别需要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讲有以下四个原因。

首先,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贯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一向注重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破解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现实问题,哲学思维在指导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毛泽东同志曾说:完成革命任务好比过河,过河需要船和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就是送我们过河的船和桥。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等都是指导革命实践成功的重要哲学著作。邓小平同志同样重视领导干部思想水平的提高。他认为,不懂哲学,就不能从思想方法上得到真正提高。陈云同志从自己革命、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切身体会到哲学的重要性。他说,学哲学终身受益。李瑞环同志在总结自己一生工作经验时,多次强调学哲学用哲学的重要性。他认为,哲学对做好工作、对人生成长都有很大帮助,他把哲学称为“明白学”、“智慧学”。他说:“学好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场合下,有了哲学指导,就有了思路,有了方法,有了办法”,“地位越高,场面越大,哲学就越神奇,作用就越大。”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官僚主义,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力量,战胜各种艰难困苦,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正像习总书记所讲的:“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

其次,党现阶段提出的理论及路线方针政策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1978年以来,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及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习总书记在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乃至今天,都一直强调学哲学用哲学对我们领导干部的重要性,他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习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

第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和方法论的具体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学习和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要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社会基本矛盾之间适应或不适应,一般是通过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状况体现出来的。当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相互适应时,就使社会既具有发展动力和充满创新活力,也能使社会保持平衡与和谐。当社会基本矛盾之间基本不适应时,就使社会既缺乏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也会失去平衡与和谐。衡量社会基本矛盾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状况,一般通过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状况来把握。总体来讲,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能有效发挥作用,且相互配合。然而,这两种机制也存在一定问题。在动力机制上,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相对不足,劳动者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不是很高,市场缺乏活力。在平衡机制上,社会和谐稳定也显得不够。这种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但深层原因,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一些不完全适应的方面。这需要借助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来理解。一是生产关系在某些方面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往往是通过人、尤其是劳动人民群众的呼声、诉求表现出来的。当今,在我国生产力发展进程中,劳动者对增加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出了新要求,但在现实社会中,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较低的实际尤其是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没有完全反映劳动者这种要求,影响了劳动者创造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活力的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发展对提高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创造活力提出了新要求,但发育不全的市场机制和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影响了劳动者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力的充分发挥。要言之,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不足。二是上层建筑在某些方面阻碍了经济基础的发展。在经济基础发展过程中,市场主体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新要求,但传统行政体制使政府直接配置资源,影响了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和市场活力,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出新要求,但政府权力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分配公平的实现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建立;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人直接参与到物质财富创业中来,提高创业能力,但权力配置资源的传统行政体制和官本位思想观念,使人们大都愿意挤入公务员行列。因此,必须通过改革,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建立在我们党对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状况科学分析基础上的,它使我国改革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对改革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它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就契合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之机理,抓住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两个要害。

第四,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高峰,一刻离不开理论思维;同样,一个政党要领导好大党、大国,站在时代前列,实现我们伟大的奋斗目标,也离不开哲学思维。因为哲学思维能为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工作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帮助我们客观地认识事物,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有助于我们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助于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状况。

上一页 1 23456...10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领导干部   哲学   韩庆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