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京津冀城市群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正处于产业整合、空间优化、政策对接的重要阶段,能否率先走出一条协同发展、科学持续、合作共赢的新路子,对全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一、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基本思路
京津冀区域要实现快速协同发展,必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立足现在,就是要充分利用京津冀区域的现有基础条件和资源禀赋状况,或强强联合,或优势互补。面向未来,关键是把握这个时代赋予的重大机遇。
第一,立足比较优势错位发展,释放区域合作红利。北京最大优势是首都优势、智力密集、全国交通枢纽、市场容量大,是政治、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天津最大优势在于港口优势、制造业优势、科技教育优势、空间发展优势和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河北最大优势在于资源优势和重化工业优势。从京津冀三地未来的发展重点来看,北京更多体现在用“头脑”,其重点在于科技创新、设计研发;天津更多体现在用“双手”,其重点在于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向自主研发的智慧经济转型;河北发展则更多地体现在从资源密集型、加工装配向技术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京津冀三地应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错位发展。京津合作主要是城市功能分工的合作和产业合作,体现为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天津现代制造业的合作;而京冀合作主要是资源合作、生态合作和产业链条布局的合作,构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发、设计、营销、制造业产业区,北京保留研发、设计、营销环节,制造环节放在河北。应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区域产业合作与整合,释放区域合作红利,实现京津冀区域的快速崛起。
第二,寻找京津冀三地的利益共同点,增强区域协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寻找京津冀三地的利益契合点是实现区域合作的关键所在。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找到利益契合点。一是从急迫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以及区域面临的共同问题中找到利益契合点。如破解“大城市病”,靠单个城市自身难以解决,只有在区域范围内才可能加以解决的问题;又如治理雾霾、生态环境建设、区域交通体系建设等,必须大家共同联手加以解决。二是从三地发展诉求中寻找利益契合点。北京更多的是寻求发展空间,天津最需要的是提升发展质量,河北最需要的是发展机会。城市之间各有优势,也互有诉求,存在合作的内在动力。三是从共同目标上找到利益契合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天津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和河北建设北方沿海大省,与京津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是一致的。根据国家制定的京津冀区域规划的顶层设计,京津冀三地应找准自己的功能定位,将地方发展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进行对接,从中可以找到各自的发展机遇、发展空间以及实现路径。
第三,抓住战略机遇,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重大突破。京津冀地区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如中央将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机遇,这有利于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和行政区划的藩篱,站在国家战略和区域整体发展的层面,对京津冀区域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并在财政体制、投资体制等方面进行政策配套,这无疑给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制度保障。北京率先迈向后工业化社会,其产业转移与升级、城市功能疏解以及京津冀三地正在进行的空间结构调整,都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契机和条件。我们应抓住这些重大的战略机遇,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协同推进基础设施相联相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资源要素对接对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的路子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