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交锋 > 正文

人民幸福与中国梦的核心价值(2)

人民幸福的渐进实现成就中国梦

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力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贯穿其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的核心是追求人民幸福。无论是暴力革命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还是建设、改革开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拨开流血牺牲、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执着追求的背后都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目标的谨记于心。然而,人民幸福这一终极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动态、接续奋斗的实现过程。不同历史阶段人民幸福的内涵是不同的,人民幸福的内涵总是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丰富。

新中国成立初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尽快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党和国家把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国家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作为实现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并领导和组织全国人民为建设现代化国家进行积极的探索,建立并完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的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实际,明确提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三步走”宏伟蓝图:第一步,到20世纪90年代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1世纪初,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基本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使人民生活达到了总体小康水平。并强调,在此基础上,我们再用20年时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人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二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现阶段的梦想,也是人民幸福的现实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向就是要使社会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具体体现为: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法治不断建立和完善,人权得到真正尊重保障;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产业更加发展,文化产品不断丰富,人民群众过上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作为综合国力因素更加凸显;四是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活环境大为改善,城乡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构建社会和谐;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家初步形成。这些目标设计是从现实的人民夙愿中来,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中来,从民族心理中来,是无数个体梦想的最大交集。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性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充分张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价值精华、避免了西方现代化弊病的现代化。中国梦中的人民幸福是真正意义的幸福,是一种与世界和谐共处的幸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要再造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再创盛世繁荣,但这种辉煌和繁荣是在现代化转型基础上的现代性文明的生长壮大,是一种顺应世界潮流的科学和谐的复兴。它将打破历史上“国强必霸”的惯性逻辑、优雅跨越崛起国与守成国必有一战的“修昔底德陷阱”,既不恢复“中央之国”的地位,也不恢复朝贡制度,更不恢复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版图。中国的强大不以扩张为目的,中国的富强不以欺侮弱小国为手段,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道路去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中国维护呵护本国人民的幸福愿望,也尊重世界人民幸福生活的愿望。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的价值追求。

回望过去,“事非经过不知难”,翘首未来,人民幸福必须经过“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但我们相信,历经沧桑的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那一天,就是人民幸福梦想圆梦的一天。而人民幸福梦圆的一天也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时刻。人民幸福的主观创造必将与中华民族历史自身的逻辑演绎统一在未来中国的接续奋斗中。

(作者分别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教授,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本文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核心价值”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梦·我们的梦》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北京:学习出版社,2013年,第5页。

②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5日。

③漆树芬:《经济侵略下之中国》,上海:光华书局,1926年,序言。

④高放:“近现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来龙去脉”,《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第20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80页。

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2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508~510页。

责编/丰家卫(实习)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中国   核心   价值   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