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新锐观点 > 正文

成功为什么离80后越来越远?(2)

《哈佛商业评论》曾做过一份调查问卷,采访了逾四千名企业高管,询问他们对成功的定义。普遍的答案与财富无关,而更多是关于受社会尊重的程度,工作团队创造的价值,个人对于社会的馈赠感等等。应该说答案十分多元。但几乎同样的问题,到中国,就完全变了一个样。

有一份财经媒体采访过80后人群中的成功创业者。无论何种行业,其中大部分人对于自己“成功”的定位被浓缩为了以下关键词:有想法,有魄力,金钱意识强……总之,他们对于“成功”二字的理解十分接近于火车站飞机场书店里兜售的成功学书籍。把自己激励成“超人”、自己就是一座宝藏等等成功学“行话”不断从他们嘴里冒出,让人感到他们似乎是从小读同一本书,听同一个老师的教诲长大的。有时我会想,这群人的思维是否被某种东西所绑架了?他们自认为的千篇一律的成功是成功的真相吗?

以上是80后当中混得较好,财富地位较高的人群。

更多的80后恐怕还将长期处于打工一族的地位。他们最常念叨的话语当然不会是车站机场里的成功学“行话”,而是那句著名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法很多,办法没有,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假如一个二十啷当岁的人说声“我想做一位游吟诗人”,然后拿起吉他开始云游四处卖唱。这叫什么?这叫流浪。光听听就觉着很浪漫。但如果当你三四十岁还在拿一把吉他四处卖唱,这就不叫流浪,而叫流浪汉,是需要政府补助的赤贫人群。这不仅不浪漫,而且很可怜。可以说,度过了先前十年浪漫岁月的80后们,今天普遍走到了“流浪汉”的人生境界。

流浪汉的心态是什么呢?一是目标混乱,二是短视。他们早年按照自己理想的方法生活,最后却被证明为基本行不通,这种挫败感会让“流浪歌手们”在观念上更认同于与他们同样是80后的成功者的价值观。前些年的自我主义者和文艺小清新们突然承受到了生活的压力。复旦大学社会科学数据研究中心最近发布的80后调查显示,大部分80后扎堆结婚,原因不是普遍都找着爱情了。而是再不结婚的代价将是更难组建家庭。这份调查还显示,80后中三成人仍是单身,四成人无房,七成人无车,六成人恐惧家庭责任,生存状态的确与流浪汉无异。

一边是年过而立的80后“流浪汉”,一边是“金钱意识强”的80后成功者。两者的“成功”之梦愈加趋同,愈加单一。最后被总结为这么一条:赚钱、消费、满足欲望,然后再赚更多钱、消费更多、满足更大的欲望……这样的生活才是王道。所谓“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殊不知最后被复制的不是成功,而是成功学。

作者:孙骁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人民论坛网立场。)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
标签: 80后   成功   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