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新锐观点 > 正文

俞敏洪:中国最大的失败是教育

[摘要]尽管中国义务制教育普及已经落实到各个乡村地区,但真正的教育是让受教育的孩子们从心灵思想、自由创新等各方面健康成长,而所有这些东西在中国教育体制中都是缺失的。

【编者按】“中国的孩子们长大后有两个问题:第一,没有愉快的童年和少年时光;第二没有自己的思想。”5月22日晚,新东方掌门人俞敏洪携新书《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做客腾讯思享会。谈及中国教育发展问题,俞敏洪表示对中国教育现状比较绝望。甚至“50%以上的家长在非常认真地、全心全意地‘摧毁’自己的孩子。”,坦言自己更加欣赏美国的教育思路。以下为部分实录:

  中国式教育制度将人推向功利

吕楠(主持人):我在您书中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牵扯到我们国家的教育问题。你觉得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有哪些方面可以进行改革?

俞敏洪:今天我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摧毁创造力的中国社会及其教育”。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最失败的一件事情就是教育的失败,尽管中国义务制教育普及已经落实到各个乡村地区,但真正的教育是让受教育的孩子们从心灵思想、自由创新等各方面健康成长,而所有这些东西在中国教育体制中都是缺失的。所以中国的孩子们长大以后有两个问题:第一,他们从来没有度过愉快的童年和少年时光;第二他们从来没有过真正拥有自己的思想。因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所有一切都要按标准答案来,连写作文都有标准答案。带来的后果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追求更加广阔学识、智慧和哲学态度的消失。从大方面来说,让人容易变得功利,教育制度将这个国家反过来推向更加功利的层面。

我在做家庭教育演讲的时候也常常说,中国50%以上的家长在非常认真地、全心全意地“摧毁”自己的孩子。因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是为了培养孩子未来有多幸福、自信、积极阳光地生活在世界上,而是教他们如何去斤斤计较,让他们为了自己父母的虚荣心去打拼。所以孩子一代一代地被毁掉。中国老师和家长对孩子基本是系统式的熏陶,所以要想摆脱这些很难。我对中国教育的现状至少是80%、90%的绝望。

  高考英语制度改革喜忧参半

吕楠(主持人):能否谈谈最近高考英语改革制度?

俞敏洪:高考英语改革制度,对于新东方没有任何坏处。如果中国高考制度改革到让孩子们能够去追求自己真实的,带动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走向世界教育制度的规范,即使新东方关门我都是愿意的,反正钱我们已经赚到了(笑)。其实新东方还在推波助澜推动改革脚步。

其实不考英语存在一个问题,意味着这个孩子在英语上花的时间会更多。因为社会化的考试分数变成高考成绩,只不过给人感觉是能考两次,一次失败还有另外一次机会。这样心理上可以稍微放松一些,但是并没有减轻孩子考试的时间和复习英语的时间。不过英语降到100分是重要的,因为中国高考以每一分来计算,所以英语降到100分,我考95分还是会嫌低,差一分和多一分完全不一样。现在中国还没有任何其他的评价标准可用,因为任何评价标准都可能被民众所反抗。比如,让大学自主招生,由大学决定就是否录取这个学生,那究竟是由教授决定还是校长决定?由该由哪个教授来决定?没法定一个客观标准,老百姓会“造反”的。再比如,上北大不应该定这么高的录取分数线,因为有创造力的孩子不一定都在这么高的分数之中。比如北大录取分数线为620分,但是实际上完全可以划为580分,让580分以上的孩子都可以申请读北大,但是这580分的孩子中,到底谁能进北大,由北大的老师和教授说的算,但关键是筛选这些学生的标准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这几乎永远做不到。咱们中国的孩子托福考满分,哈佛大学就是不要。而有些靠托福考勉强过关的学生,却被哈佛大学录取了,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创造力体现得淋漓尽致,是否录取一个学生,哈佛大学一个教授就能说了算。

其实坦率地说,高考英语制度改革对新东方其实是利好消息,偏向社会化考试能促使参加新东方的人更多。但是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至少可以显示中国教育改革破冰的端倪,中国教育制度改革重点不在考试方式上面,而是在录取方式上。相比之下我更加希望国家做的另外一件事情,从今年开始每个学生可以同时填报两个学校的第一志愿,如果这两个学校同时选了该学生,他就可以选择到底去哪个学校继续深造。这个可能比高考本身还要为中国的高考制度的推进起到更大作用。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俞敏洪   中国式教育   教育制度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