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新锐观点 > 正文

李义平:GDP掩盖了太多的甚至是不好的东西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义平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进一步发展应当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层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实现,是必须坚持质量、速度、效益的统一,而不是GDP单兵独进,GDP崇拜将会扭曲正确的前进方向,贻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前程。经济发展有结构效应和水平效应。所谓结构效应就是通过创新,提升产业结构,向纵深发展。所谓水平效应,就是片面复制已有的产业结构,城市化最多是这样的效果。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前阶段,我们应当更重视经济发展。

一、GDP掩盖了太多的甚至是不好的东西

当人们倾心于、崇拜于GDP增长的时候,殊不知GDP掩盖了太多的甚至是不好的东西。

1.单纯的GDP数量增加,不能反映一国经济发展的强弱

例如,如果GDP可以用秤称,单位美元的GDP是中国GDP的重量重呢?还是美国GDP的重量重?正确答案是中国GDP的重量重。原因在于GDP的物质构成,中国GDP的构成其相当部分是附加值很低的制造业,一些招商引资的项目虽然名为高新技术产业,但在我们这里进行的只是产业链的低端。此外还包括大量的房地产业,而房地产业里又不断出现鬼城。在我们的产业结构中,农业、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相对的短边。而美国GDP的构成是知识产权产品、高精尖的制造业以及文化产品。一旦讲到文化产品,就不仅仅是好莱坞的电影,还包括大量的科技和理论书籍。历经30年的快速发展,当代中国经济更需要的是做强,过分崇拜GDP会扭曲我们前进的方向。

2.忽略了自给自足的部分

GDP只包括在餐馆的费用,却不包括自己在家里做饭的劳动支出;包括在商业修车处修车的费用,却不包括自行修理的费用;包括雇保姆、临时工的费用,却不包括自我服务、自己做家务的费用。再如,与城市相比,农村自给自足程度高,虽然农民货币收入低,但农民生活水平并不低。现在农民进城了,但并不代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虽然农民的货币收入增加了,然而农民的所有消费都得用钱买,自给自足部分没有了,事实上,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可能是降低了。我们千万不要为农民货币收入的增加而迷惑。如果考虑到失地农民今后的生活,问题将更加严峻。

3.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贡献没有被充分估计

在GDP中,自然的价格被忽略了。例如,矿藏、化石燃料、森林以及土壤的价格被大大低估了。英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杜恩韦特在其《增长的困惑》中指出,“一个国家砍伐掉所有的树木作为木材销售,并将得到的钱在赌博中挥霍一空,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以人均GDP计算,该国可能更为富裕。”杜恩韦特写道,1977年出版了由荷兰记者沃特尔·范·代瑞等写的《自然的价格》,他们认为,如果核算自然资源的货币价格,将会使整个工业社会为之震惊,从而暂停对自然资源的破坏。环境的道理亦是如此。GDP并不反映环境污染,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对GDP是正的效应。换言之,虽然环境的污染导致了各种疾病的增加,但GDP却增加了。人们再去治病,又可以增加GDP。

4.出口虽然增加了GDP,但不等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杜恩韦特指出,GDP数值中另一项歪曲的是出口,这些出口物从未在制造这些商品的国家消费。由于高额出口,某些第三世界国家往往显示出较高的GDP增长速度,然而,由于出口所得往往被用于偿还外债的利息,其国民境况会变得更加糟糕。

我们的情况也与之相类似。我们用廉价的资源、廉价的环境、廉价的劳动力制造了便宜的商品,靠便宜的商品出口带动了GDP增长。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外汇,这些外汇只能在国际市场上用。在国际市场上买高新技术产品,通常人家不卖,于是又只好把这些外汇投资于发达国家的国债。如果这些外汇的币种发行国有意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我们的外汇储备真实价值将会大大贬值。这是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况,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李义平   GDP   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