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新锐观点 > 正文

芦苇:我们身处经典作品的荒芜时代(3)

中青报:您最近希望把《霸王别姬》和《活着》的剧本出版,跟《霸王别姬》原著小说作者香港作家李碧华之间出现了一些问题。

芦苇:影迷们和影视专业的师生们希望看到这两个电影的创作过程,我也有这个想法,如果有机会、有时间,我一定把这两个剧本整理了,出版了,让大家看到创作过程。后来李碧华的版权代理公司发表了声明,意思是说在《霸王别姬》里我只是写台词,完全否认我对剧本的工作,我看了后真是觉得好笑。人怎么就这么健忘呢?我觉得李碧华真正的贡献是小说基础,剧本主要是我完成的。

中青报:我看到的电影《霸王别姬》里,编剧署名是你们两位。

芦苇:《霸王别姬》有两个版本。电影最后做完字幕的时候,我看了以后生气了。剧本是我写的呀,李碧华应该是原著,不应该是编剧。凯歌后来说,这样吧,将来在做大陆电影版本的时候,署你当编剧,署她是原作。

可是我们当时看到的版本都是港台版本——拷贝已经做好了,木已成舟。国内版本据说凯歌给我做了,有人看到过,跟我说了,凯歌只要言而有信就可以了。

我看到的小说是1985年的香港版本,大家看到的现在版本的小说又是李碧华根据电影剧本内容把小说改了一遍,她甚至没有通知我。

出版《霸王别姬》剧本只是个想法。我本来还想找朋友联系一下李碧华,合着出这一本书,您把您的小说附上,我把我的改编剧本附上,然后您再把根据剧本改的小说再附上,这样的话让观众就能看到一个作品命运自始至终的过程。但没想到看到了这样一份“声明”,我特别意外。

中青报:今年您出版了《白鹿原》剧本。这个剧本,您跟王全安分歧很大。听说当时他想给您在编剧上署名,您拒绝了。《霸王别姬》您写了两稿半,《活着》写了两稿,《白鹿原》写了7稿,算是花的心血最多的?

芦苇:《白鹿原》电影里用了我剧本的六分之一,给我署名也合情合理,但是我觉得那个电影太烂了,我就算了吧。我觉得它对不起《白鹿原》小说,对不起“白鹿原”这三个字,我就放弃了。我就不陪着挨骂了。

我说过这话——我给后代留一个遗言,我死了以后,我写的这个电影剧本要能投拍并公映,请把海报在我的骨灰盒前面烧一张。

我是第一个公开在媒体上说王全安拍《白鹿原》不合适。最早是2003年我推荐他来拍,那时候觉得他势头很好。那时候看到《惊蛰》,《白鹿原》如果拍到《惊蛰》那个质感的话,将会是一个不错的作品,可惜没有。

中青报:从长远来看,您认为中国电影怎样才会变好?

芦苇:从根本上变好,是需要时间的,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最根本的一条是,我们要有良好的环境和制度,这个道理很简单。现在这个环境非常令人担忧,价值观都出问题了,金钱至上,根本无视生活的真实、历史的真实。

中青报:您作为电影人,现在还经常去影院吗?

芦苇:有争议的电影和好电影,像《小时代》、《归来》等我都到电影院去看。影迷都有一种饥渴,还是希望看到经典的作品。我们这个时代,是个经典作品的荒芜时代。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芦苇   经典作品   荒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