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男,1955年生,湖北宜昌人。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
徐教授主要从事基层政治与乡村治理研究,是国内最早将实证研究方法引入政治学研究领域的学者之一,并从社会的角度研究政治发展过程,也是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区自治研究领域的带头人之一。
从农民问题中总结出“农民学”
1970年,年仅15岁的徐勇就步入农村,经历了5年的农村劳作和3年的煤矿做工。对于这8年,他说,这让他走出了书本经典,走上了“关注基层,关注农村”的经验研究之路。此后40年,徐勇教授始终让自己行走在“田头”,以“顶天立地”为学术宗旨,思考着如何将农民呼声传递给高层,如何从农民问题中总结出“农民学”。
在这条研究道路上,他率先将实证研究方法引入国内政治学领域,并引领了政治学从上层研究向基层研究的转向,培育了中国学术的一个新增长点。40年的坚持,让徐勇教授获得了诸多殊荣,荣获首批“全国博士百篇优秀论文”,被同行誉为“中国村民自治研究第一人”,并成功入选国家首批人文社科领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成为当时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唯一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6年,徐勇教授走进中南海,为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体学习做了专题讲解。
用脚来做学问
1990年,当大家热衷于“关注上层”、热衷于“下海淘金”之时,徐勇教授却卷起裤腿,“用脚来做学问”。在获得第一笔科研经费后,徐勇教授将其全部用于农村调查,让自己的足迹遍布近20个省的农村,成为我国第一批从事农村实证研究的学者之一。1996年,由张厚安教授和徐勇教授主笔的研究成果《中国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1997年,徐勇教授通过大量调查研究撰写而成的著作《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成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村民自治的学术专著,并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三实”研究
在上世纪80、90年代,当国内政治学专家习惯于做“规范研究”时,徐勇教授率先将实证研究方法引入国内政治学研究,成为国内少数开启“形而下”研究的学者之一。但徐勇教授对政治学研究的方法论创新并未止步于此。在新世纪“三农”问题愈发凸显之时,为了客观地认识农村和农民问题,徐勇教授将实证研究扩展为实证、实验、实践的“三实”研究。在实证研究方面,徐勇教授在国内率先启动了“百村观察”平台,将“个案研究”扩展到“抽样调查”,从经验说话转向数据说话。同时,他分别指导湖北水月村、安徽岳东村以及广东芳心村等村开展村治实验,借此在实践中探索理论,弥补实证研究的理论滞后性问题。近年来,徐勇教授还为广东省云浮市、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东平县等地的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目前,徐勇教授及其团队坚持每周为中央呈送一份咨政报告,每年有40份左右的咨政报告为中央领导同志、部长等批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