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新锐观点 > 正文

当“农民”由身份变为职业(2)

让农民成为一种职业

按照农业部的规划,新型职业农民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相应的,除了对候选农民进行技能培训,经营管理培训也成为培训内容另一条主线。

在山东,经营管理培训一般在省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开展,时长8天,采取统一课程设置、统一服装军训、统一教材等“八统一”准军事化培训。

对于阔别课堂多年的农民学员来说,高度封闭的环境让他们明显不适。有的学员直到上课两天后才感觉“不那么紧张了”。

据授课老师之一、长清农广校高级农艺师陈洪常介绍,8天里,学员要系统学习国家农业政策、风险识别与防范、市场营销、农业产业园区规划等知识,并辅以沙盘推演等模拟训练。

令李丕华和宋树林印象深刻的是,在售卖苹果游戏中,他们所在小组组员分别扮演农户和经纪人角色,随着价格变动,挑选合适商机。“这和我们平时卖草莓是一样的,同行不一定有同样收入,这是在培养我们的市场意识。”李丕华说。

长清茶农兰景峰从这样鲜活的课堂中了解到合作社如何运作以及国家补贴扶持政策,“收获很大”。当身边有几户养羊的朋友想成立合作社时,他甚至可以熟门熟路地告诉他们具体流程以及该找哪些部门。

在山东省农广校副校长姜家献看来,培训只是手段,关键在农民自我发育的能力,这就需要政策倾斜和扶持。

10年的大棚种植经历,让李丕华完成了最初发家致富的梦想,有了私家车,买了房子。不仅如此,10年间,他影响和带动了身边很多村民改种草莓大棚走上致富路。

“我们和父辈是两代不同的农民。”在李丕华看来,父亲那一代思想保守,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不敢尝试新事物,而自己这一代农民敢冒风险,愿尝试新的种植理念和方式。“但有一点完全一样,对我们来说,土地是无价之宝。”李丕华说。

在同一片土地上“吃了苦也尝了甜头”的李丕华们,正将父辈们从不敢做的梦变为现实:让农民成为一种职业。

经历长达一年的培训后,2014年4月,李丕华和宋树林成为郯城县第一批被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也是山东省首批。“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李丕华难掩激动,农民从过去低人一等的“泥腿子”成为一种职业,这让他腰杆挺起不少。

“当然,这也是份责任,不是说领个证就完了,既然国家承认我们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就应该身先士卒,带领更多乡亲共同致富。”李丕华说。

他们所在的港上镇向阳村513位村民中,共有7人获此称号。村支书石运海希望通过这7人的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土地进一步集约化、规模化。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身份   农民   职业